只有准确的诊断出疾病的症状表现,才能让患者少受点痛苦。其中神经衰弱就是较为典型的疾病,面对神经衰弱人们往往没有太好的治疗方法,这主要还是心理问题。为了帮助大家避免患上神经衰弱,就教大家如何来鉴别。
1.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神经衰弱症状常见于各种脑器质性疾病,如脑动脉硬化、颅内占位病变、颅内感染、颅脑损伤后;各种急、慢性工业中毒;以及各种慢性躯体疾病,如肺结核、溃疡病、慢性肝炎、鼻窦炎、甲状腺及肾上腺疾病等。如果神经衰弱症状发生于上述疾病之后,则应诊断为上述相应的脑或躯体疾病。
2.重性精神病神经衰弱症状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等重性精神病的早期、病程中和缓解期。这类患者早期可有神经衰弱症状,往往不主动关心自己的健康,不积极要求治疗,并有相应的精神病性症状存在,可资鉴别。
3.其他神经症性障碍神经衰弱症状也常见于焦虑障碍、恶劣心境、躯体化障碍、疑病症等。如果患者有这类疾病的典型症状,按等级制诊断原则,不再诊断为神经衰弱,而诊断为各种相应的疾病。
4.疲劳反应正常人在脑力或体力过度劳累之后,常会产生疲劳反应,出现头痛、头昏、嗜睡、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或烦躁、易怒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历时短暂,引起疲劳的因素消除后,经过充分休息,即可迅速恢复常态;一般并不引起患者过分烦恼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如果工作负担已减轻,适当休息之后,上述症状仍持续存在,或时轻时重,迁延不愈,达3个月以上者,则应诊断为神经衰弱。在流行学调查时,除要求符合症状学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外,病程必须持续达3个月以上,对排除其他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5.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这是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建议使用于一类病因未明,以慢性疲劳为特征的综合病征的名称。
尽管此种病症患者的内心冲突是处于潜意识状态的,但只要从下述三个方面去对照自己,便不难搜索出自身内部冲突的根源。
1、自卑。当一个人自认为低人一等,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时,他就已经在与环境交往中把自己摆到了一个容易诱发冲突的不利地位。因为自卑者同样具有正常人的一切正常愿望,但往往临阵退却、坐失良机而陷入深深的自责、责人的冲突之中。一般来说,一个人所持的消极自我评价越多,他所遇到的麻烦就越多,与环境的关系就会变得越紧张,经反馈,就更容易构成恶性循环。
2、自我设障。患者往往会凭借想象为自己制定许多不必要的心理规则。其思维方式陷入“非此即彼”状态,认为自己必须服从某些条条框框,否则就会产生紧张、焦虑、自责等负性情绪。他们否定了生活的多变性、丰富性以及人们之间的差异性等基本事实,实为作茧自缚。
3、矛盾性需求。经过自省,患者不难发现自己是“鱼与熊掌兼而得之”的主张者,这也是违反基本的生活法则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相互矛盾性需要的存在并不会带来消极的作用,强行压制一方满足另一方,则会导致心理失去平衡而发生冲突。
温馨提示,神经衰弱疾病出现以后,患者经常会伴有一些自卑,以及矛盾性的需求。因此及时的治疗神经衰弱疾病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患者要学会释放自己的内心压力,适当的进行身体锻炼,这样对于神经衰弱疾病的康复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