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颈腰椎 > 腰椎间盘突出

解析由椎间盘因素引起的下腰痛

导读:体检多无明显的腰部压痛,也有患者腰肌痉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时出现腰痛或腰痛重于腿痛,一般无神经损害体征。

椎间盘源下腰痛表现为下腰部、臀后部、股前后及大转子等处的疼痛,活动后及久坐、久站后症状加重,咳嗽、喷嚏等可使疼痛加重,症状反复发作,可达数月以上,虽可有根性放射痛,但无麻木、无力等神经根损伤表现。发病年龄多在40岁左右。体检多无明显的腰部压痛,也有患者腰肌痉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时出现腰痛或腰痛重于腿痛,一般无神经损害体征。有时腹部触诊可触发腰痛。

下腰痛临床常见,1934年Mix和Barr确立了“腰椎间盘突出症”,1949年Verbiest又提出“腰椎管狭窄症”这一概念,后来Panjabi以及Kirkaldy-Willis对“腰椎不稳定”与下腰痛进行了阐述。

但是,临床有相当多的下腰痛患者无法用上述理论解释,这些患者既没有腰椎间盘突出,也没有明确的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人们推测腰椎间盘内部的病变也能引起顽固的下腰痛,并逐渐提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概念。

以上文章讲述了关于解析由椎间盘因素引起的下腰痛的内容,研究表明,椎间盘纤维环外1/3、后纵韧带内含有窦椎神经,在临床研究中用L2神经根阻滞后下腰痛消失;另外,产生疼痛的退变椎间盘内髓核、纤维环内的伤害感受器末梢更多,炎症介质含量增加,这些炎症介质作用于窦椎神经的伤害感受器,在轻微的机械压力刺激下就可引起疼痛。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