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牙疼症状的发生。发现牙齿病了,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会选择把坏牙拔掉,拔牙后如果护理不当就会造成一些新的伤害,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拔牙后的注意事项,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感染问题。那么拔牙后要怎样进行调理呢?
口腔科最常用的治疗技术。因拔牙可造成局部组织的损伤,引起出血、肿胀、疼痛等反应,也可导致血压、体温、脉搏的波动,所以必须慎重对待。对心血管病、血液病患者尤应注意,否则会带来严重后果。牙齿缺失可引起牙槽骨萎缩,邻牙和对颌牙移位或伸长,造成咀嚼障碍。前牙缺失直接影响发音和外观。儿童乳牙过早缺失,可造成牙颌发育畸形。因此,必须严格掌握拔牙的适应症,只有当牙齿对健康有不良影响,而又不能用有效方法治疗保存时,才考虑拔除。20世纪50年代,拔牙原因最多的是龋齿、牙周炎,随着牙体、牙髓治疗技术的发展,现在因龋齿拔牙者减少,牙周炎仍是拔牙的常见原因。下颌最后一个磨牙阻生,常有牙龈盖覆,在牙龈与牙冠面之间形成一个深袋,易储存细菌与食物,引起冠周炎,并反复发作,为根除其痛苦,常需于炎症消退后拔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牙齿整齐、美观,为使前牙排齐而拔除一、二个前磨牙叫做减数拔牙,是矫正上前牙列不齐的常用方法之一。
拔牙后要把医生放置在创口上的消毒棉球或纱布轻轻地咬住,30分钟以后才能吐掉。不要轻视这一小团棉花,它的作用很大。拔牙后,一般情况下伤口还有点渗血,病人咬住棉球,就咬在拔牙后的牙床上,通过咬住的压力达到压迫止血的作用,有利于创口的愈合。通过这样的压迫止血半小时就可以达到目的。所以医生会嘱咐病人半小时后把棉球吐出,而且当天最好不要漱口。
棉球压迫牙床的时间不能太长,有的人以为压得越长,止血效果越好,这是错误的。拔牙后压迫创口的棉球应在半小时后吐掉。如长时间不吐掉棉球,会增加感染机会。因为伤口长时间浸泡在唾液中会引起凝血不良或感染。
对有出血倾向而又非拔牙不可的病人,拔完牙后最好留在医院观察,半小时后再请医生检查伤口,如仍有出血,需要做进一步处理。
止血棉球吐掉后要注意保护拔牙创口,不要触弄创口、吸吮创口,少说话,不要食过热、过硬食物。特别要注意保护好创口内的血块,因为血块是保护创口和促进创口愈合的保障。
拔牙后的12小时内,你可以用冰袋或冷毛巾在拔牙相对的面部进行冷敷。相隔20分钟进行一次。对于经手术拔牙的患者,冷敷尤为重要。
拔牙后可取半卧位休息,不要平卧,不能马上洗热水澡,以免创口出血。拔牙当天6小时以内不能漱口,否则可能引起再出血,或使创口感染发炎。6小时以后可用温热的盐水轻轻含漱。拔牙后第2天可刷牙,但也应谨慎,勿使牙刷触及创面。
现在大家对拔牙后的调理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就要重视以上所说的事情,大家在拔牙后一定要注意拔牙后的护理工作。这样可以促进伤口尽快的痊愈。也可以避免拔牙后出现发炎、感染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