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脑瘫儿这个词,也知道了它的相关信息,比如说症状表现、发病原因、治疗措施等等。那些准妈妈们一定要多加注意自己的日常行为,不给脑瘫儿的发生留下机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脑瘫疾病患者的常见康复方法。
脑瘫是脑性瘫痪的简称,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婴儿早期的某些原因(缺氧、感染、婴儿高胆红素血症或其他危重疾病),损害了大脑运动中枢,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引起身体运动困难和体位困难。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如坐位抬头时头仍后倾、脚尖落地、两侧瘫、偏瘫、单瘫、手足徐动、肌挛缩、肌张力高或肌强直、震颤。此外,常伴有神经和精神改变及多种并发症,如智力低下、惊厥、听觉与视觉障碍、行为异常、感觉障碍及其他异常。姿势行为异常者在患儿4~5个月时即渐渐明显,如肌肉呈异常收缩状态,肌肉过度紧张,以及肌收缩不协调,卧位时头可抬而前臂自主运动受限,下肢伸展时出现外展、外旋受限等,表现为普通性运动发育迟缓。
要对脑损伤儿进行早期干预
目前许多国家对婴儿脑损伤、脑瘫的高危儿采取比早期教育更强的干预方法,已使脑损伤所遗留的残疾大大减少。只要医务人员及家长重视预防脑损伤的发生,进行正确的信息刺激与循序渐进的脑功能训练,并对脑瘫高危儿施行早期干预,脑损伤遗留的其他残疾会大大减少。
在医院对新生儿缺氧、黄疸及它危重情况的救治,就是最早的干预,急性期过后,就应马上进行信息刺激及功能训练,这样的干预从新生儿期就应开始,如果错过了脑潜能最大、脑可塑性最强的婴儿早期,不少脑损伤儿虽经功能训练可部分恢复,但常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从生后3个月开始干预的脑损伤儿,绝大多数可回归到正常儿童的行列。
脑瘫儿疾病患者的常见康复方法,读了上文,大家应该已经知道。远离脑瘫疾病的方法有许多种,大家一定要科学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