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带状疱疹 > 带状疱疹治疗

带状疱疹可口服中药治疗治疗

导读:继之皮肤陆续出现不规则红斑,成簇的疱疹,呈粟粒大小透明水疱,周围有红晕,7~10天结痂脱落,多数2~4周愈合。

带状疱疹在皮肤疾病中,发病率是很高的,此病一旦发生康复起来存在很多的困难,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健康,那么为了有效帮助到带状疱疹疾病患者更好的治疗疾病,小编来总结关于带状疱疹疾病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有什么。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病。春秋季多发,儿童较少见。发病前可有发热、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患侧皮肤开始有烧灼感、疼痛,局部张力增加。继之皮肤陆续出现不规则红斑,成簇的疱疹,呈粟粒大小透明水疱,周围有红晕,7~10天结痂脱落,多数2~4周愈合。vzv可侵犯面、颈、胸、腰部神经,15%~20%侵犯三叉神经,极少数情况下,可侵犯运动神经,如面神经。重者可并发肺炎、脑膜炎。

根据所侵犯的神经,疱疹呈特征性的带状分布,多为单侧,不超过中线。vzv若侵犯第一支,可发生结膜炎、角膜炎。若侵犯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可发生面瘫、外耳道耳翼疼痛、耳部带状疱疹、口咽部疱疹、耳鸣、味觉下降等,称为膝状神经节综合征(ramsayhuntsyndrome或称hunt综合征)。带状疱疹随年龄增长,症状也加重,病程延长。有些患者在疱疹愈合后,仍有神经痛症状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外疗方法:中国的医学对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论述甚多,一般认为与风、湿、热、邪有关,多由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热毒邪互相搏结,壅滞肌肤为患。带状疱疹的中医外疗法对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尤为突出。

带状疱疹的中医外疗法

1、生大黄、川黄柏、川黄连各3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5克。上药共研为细末,加适量浓茶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2、七叶一枝花鲜块茎捣烂涂患处,一般半小时后热减痛止,1~2次疱疹可消退。

3、鲜马齿苋12克洗净,捣烂成糊状敷患处,每日换药2次。

4、大黄30克,黄柏30克,飞滑石21克,青黛60克,冰片5克,甘草10克。共研细末后混匀,加凡士林调膏备用,外敷患处。

5、大叶桉水煎制成10%溶液,用纱布浸药液湿敷患处。

6、用柿子液涂搽于皮疹及周围痛处。治疗64例,结果平均3.2~4.7天皮疹消退,平均3~4天神经痛消失。

7、大黄:大黄研成细粉,以适量浓茶水或酒将药调成糊状,涂于病变部位,暴露或用油纸覆盖,待药干燥后将药与痂皮轻轻刮掉再涂。7日为1疗程。

8、黄连素等:用黄连素片研成粉末,用蒸馏水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天2次。可加用双黄连粉针3.6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液或0.9%生理水中,静脉滴注。

带状疱疹疾病通过中医治疗,效果还是很不错的,通过上面的讲述我们对于带状疱疹疾病的治疗方法也有了了解,希望在以后当出现带状疱疹疾病的时候我们能够正确的做好治疗,不要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争取早日摆脱疾病。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