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在临床上的分型方法有很多,但是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最常见的是以细菌培养“四杯法”为基础,将前列腺炎划分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四个类型。
以上分类方法尽管已沿用了多年,由于不够精确而影响了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现代医学提出了前列腺炎综合征的概念,是指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痛以及多种非前列腺疾病,如膀胱颈部病变、间质性膀胱炎、精囊疾病、尿道疾病等引起的一组常见的临床疾病,由于它们具有与前列腺异常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而将其归为一类疾病。这一概念的出现拓宽了该病的范围,使许多学者开始重新考虑对前列腺炎的认识。
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在过去综合分类的基础上,对前列腺炎进行了重新分类,并在流行病学、病原学、病理发生学和治疗方法上都有了重大的突破。新的前列腺炎分类及其临床特点如下:
I型: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一种急性尿路感染。细菌存在于中段尿液,与引起尿路感染的微生物相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细菌。患者可表现为突发的发热性疾病,并伴有持续和明显的尿路感染症状。
II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此型是由已经明确的泌尿系统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前列腺炎症,并伴有反复发作的下尿路感染,具有突发性尿路感染的特征。但尽管许多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培养可以发现革兰氏阳性细菌,但却不一定是存在于前列腺内的,对其致病性也存在广泛的争议。
III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进一步分为IIIA型(炎症性的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和IIIB型(非炎症性的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或前列腺痛)。III型前列腺炎是最常见的类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盆腔区域的疼痛或不适至少持续三个月以上,可伴随各种排尿和性生活方面的症状,但无尿路感染病史,实验室检查也不能证实感染的存在。
IV型:无症状的炎症性前列腺炎。患者没有主现症状,只是在前列腺的活检组织、精液、前列腺炎或前列腺按摩后尿液标本中偶然发现存在炎症反应的证据才得到诊断。有一些男性不育症患者在进行不育原因检查时发现精液内存在大量炎症细胞,并因此发现了前列腺内业已存在炎症反应。
临床上I、II、型前列腺炎约占5%-10%,III型前列腺炎占90%-95%,IV型前列腺炎的确切发病情况还不清楚。有报道无症状男性中有20-30%的人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量超过正常范围。
专家指出,在治疗前列腺炎之前,进行准确的分型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这需要有经验的专业医生,并且有足够的细致和耐心,才能获得正确的诊断。北京曙光医院每年接诊2万余例男科患者,其中约25%属于前列腺方面的疾患。医院针对前列腺的不同分型,避免了以往大量应用抗生素的问题,精心配备了一批先进高科技含量的治疗仪器,实施全面的、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