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血管外科 > 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疾病中医治疗方法

导读:活血通脉汤【来源】杨培根,《新中医》1987年【组成】丹参35克,赤芍、鸡血藤、地龙、乳香、没药、乌梢蛇各15克,当归、红花、甘草各10克,细辛7。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的疾病发生之后康复起来确实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对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疾病我们需要及早做好治疗,抓住最佳的治疗时机才是疾病康复的关键,那么就请小编来为大家详细的讲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疾病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1、温经通脉汤

【来源】潘建中,《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熟附子20克,干姜6克,豆豉20克,桂枝12克,路路通,黄芪、毛麝香,甘草各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方解】本病多因感受寒邪侵袭、气血虚寒凝结所致。方用熟附子、干姜,桂枝温经散寒通脉,为方中之主药;干姜与熟附子同用,可降低附子的毒性,并可加强附子的回阳强心作用;黄芪补气,可强心与扩散血管作用;重用甘草之甘缓,可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不致辛燥,并能降低附子之毒性。方中附子有毒,用量较大应先煎。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虚寒型或气滞血瘀型偏寒者。

【加减】病在下肢者,加牛膝20克;口干,舌质红、苔黄者,加金银花叶20克;合并溃疡或坏疽者,加虎杖30克。

本病若处于缺血期和营养障碍期者。加用活络洗方(毛麝香、大风艾、海风藤根、桂枝各12克,大罗伞5克,入地金牛根13克);坏死期加用消炎洗方(一枝黄花、虎杖各15克,苦参,黄柏各12克,救必应15克)。上述两方分别研未、并均以4000毫升开水泡药浸洗。前者清洗,后者温洗。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

【疗效】治疗50例,其中临床治愈15例(平均疗程64天),显效33例(平均疗程56.3天),缓解和无效各1例(疗程各30天)。总有效率为98%。

2、活血通脉汤

【来源】杨培根,《新中医》(2)1987年

【组成】丹参35克,赤芍、鸡血藤、地龙、乳香、没药、乌梢蛇各15克,当归、红花、甘草各10克,细辛7.5克,蜈蚣3条。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3次温服。

【功用】活血化瘀,搜风通络。

【方解】本组病例,无论是寒湿致病,或为虚寒成疾,总以气滞血瘀为其主要病理变化。方中以丹参,赤芍,鸡血藤,乳香、没药、当归、红花活血化瘀,通利血脉;乌梢蛇,地龙,蜈蚣搜风通络。细辛温经散寒。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搜风通络之功。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加减】若偏于寒湿阻滞,阳气不能畅达者加附子、肉桂、桂枝、制川鸟、制草乌,防己、苍术温经散寒,祛风除湿;偏于湿热者,加黄柏,萆薢以清热利湿,热毒炽盛者,酌加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连翘、丹皮等以清热凉血解毒;若久病气血亏虚,创面不敛,肉芽不鲜者,酌加益气养血之当归,党参、熟地、首乌等。

再辅以外治,如初起肿胀,疼痛未溃者,用本方三煎后,煎汤温洗患处,每日3次;如后期已溃者,用太乙膏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疗效】治疗11例,结果痊愈6例,显效4例,无效1例。随访1~4年,均恢复正常,未复。

关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疾病中医治疗方法就为大家讲述到这里,能够了解他的这些治疗方法,才能够帮助患者正确的做好治疗,避免陷入治疗的误区,愿每一个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疾病患者能够做到正确治疗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