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血管瘤 > 血管瘤治疗

血管瘤核素是如何治疗血管瘤的

导读:今天小编来给大家讲解一下锶-90敷贴治疗敷贴器材料采用锶-90制作,优点为锶-90敷贴器为商品,能够存放很多年,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治疗血管瘤应考虑血管瘤类型、位置,以及患者的年龄等因素。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外科切除、放射治疗、低温治疗、激光治疗、硬化剂注射等,一般采用综合疗法。对婴幼儿的血管瘤可考虑暂时观察,有少数病员能自行消失,如生长迅速时,应及时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效果尚不能肯定,且有致癌的可能,目前已很少应用。今天小编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1、锶-90敷贴治疗

敷贴器材料采用锶-90制作,优点为锶-90敷贴器为商品,能够存放很多年,使用起来比较方便;缺点为不能根据血管瘤形状进行治疗,大的血管瘤治疗起来比较费力;患者必须每天到医院进行治疗,对远道而来的患者而言,需要住宿、或每天来回路费花费比较大,不是很方便。锶-90敷贴器是属于国家控制使用的核素治疗装置,一般医院不允许使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外科王雷波

2、磷-32敷贴治疗

敷贴器为磷-32制作,优点为敷贴器可以根据患者血管瘤的形状任意制作,尤其适用于对大血管瘤和形状不规则血管瘤的治疗,敷贴器制作比较方便,磷-32供应及时,为患者量身定做敷贴器后,患者可以带回家根据医嘱治疗,不必天天到医院去接受治疗,省时、省力。缺点是使用时间短,剂量掌握不准确,分布不均匀等。

3、使用方法

锶-90敷贴器由中国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有效面积2cm×2cm,表面吸收剂量0.90Gy/rain,直径1.2Ocm的表面吸收剂量为1.60Oy/min,治疗时先将2mm厚的橡皮片或医用胶布屏蔽毛细血管瘤周围正常皮肤,按“适量、间隔、多次”的治疗原则给予照射,通常一个疗程照射的总剂量为1O~12Gy,分连续5次敷贴照射。若一个疗程不能痊愈,间隔3个月,再行第二疗程治疗。

血管瘤表浅不突出于皮肤者,采用放射性磷-32溶液烘干药纸,按照病变部位、形状、大小敷贴治疗72h,剂量为10uci/cm。生长较深或形成包块者,采用磷-32胶体液局部注射治疗,按瘤体大小计算用药量,以0.1mL/cm(20~30uci/cm)药液,用生理水稀释成1O倍后,局部多点、均匀的注射到瘤体内。采用敷贴治疗者1个月为1个疗程,注射者2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2~4疗程治愈。

二、临床应用

1.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原理、主要方法

目前用于敷贴治疗皮肤血管瘤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有锶90和磷32,其主要原理均为β射线的电离作用。发射β射线,通过电离作用使病变组织发生形态及功能变化,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发生炎性改变、萎缩,以至血管闭合,最后被纤维细胞代替,达到治疗目的。

经β衰变成,再经过β衰变变成Zr,在这些连续衰变过程中释放出能量为0.65MeV和2.2MeV的β射线,其中起主要治疗作用的是2.2MeV的β射线。后者在组织中的最大穿透距离为11mm,且其剂量随组织深度增加而迅速减少,深1mm处组织剂量53%,2mm处为26%,3mm处为12%,而6mm处仅剩1%,所以特别适合数毫米的浅表性疾病治疗,对治疗域的周围及全身器官无损伤,使用安全可靠。毛细血管瘤经照射后,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炎性改变,血管壁出现早期退化,从而使血管闭合,达到治疗目的。

核素的敷贴治疗都是将敷贴器近距离覆盖于病灶上进行照射,尽可能使敷贴器与皮肤病灶处紧密接触、不移位为佳。至于敷贴器的制作,各个医院采用的稍有不同,但原理基本相同,都是将放射性敷贴药液均匀滴于滤纸上,再用薄膜或铝纸等封闭,或者直接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敷贴器产品。

2.与其他治疗手段比较的优势与不足

核素敷贴治疗相对于其它治疗方法而言,具有使用简便、费用少、疗效明显、副作用少等明显优势,特别适用于我国这样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十分发达的国家。

目前国内报道的同位素治疗案例中,普遍认为草莓状血管瘤应及早采用同位素敷贴治疗,其有效率高达80%~100%,而且色素沉着等副作用少、费用少、容易操作,家长护理也方便。鲜红斑痣目前案例报道中存在分歧,有学者认为其对射线的敏感性低,效果差于混合性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也有学者认为采用核素敷贴治疗后,鲜红斑痣的疗效优于混合性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发生在皮下及粘膜下,范围较广或部位较深,射线不易到达,吸收β射线剂量有限,不易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往往需要多次反复照射或配合胶体注射方法;深达肌层的海绵状血管瘤,β射线所能达到的剂量很小,这一类血管瘤,建议手术治疗。混合型血管瘤多以草霉状和海绵状血管瘤的形式存在,当海绵状血管瘤位置较深时,效果不理想,应及时改用或配合用其它方法治疗。

一.概述

1、锶-90敷贴治疗

敷贴器材料采用锶-90制作,优点为锶-90敷贴器为商品,能够存放很多年,使用起来比较方便;缺点为不能根据血管瘤形状进行治疗,大的血管瘤治疗起来比较费力;患者必须每天到医院进行治疗,对远道而来的患者而言,需要住宿、或每天来回路费花费比较大,不是很方便。锶-90敷贴器是属于国家控制使用的核素治疗装置,一般医院不允许使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外科王雷波

2、磷-32敷贴治疗

敷贴器为磷-32制作,优点为敷贴器可以根据患者血管瘤的形状任意制作,尤其适用于对大血管瘤和形状不规则血管瘤的治疗,敷贴器制作比较方便,磷-32供应及时,为患者量身定做敷贴器后,患者可以带回家根据医嘱治疗,不必天天到医院去接受治疗,省时、省力。缺点是使用时间短,剂量掌握不准确,分布不均匀等。

3、使用方法

锶-90敷贴器由中国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有效面积2cm×2cm,表面吸收剂量0.90Gy/rain,直径1.2Ocm的表面吸收剂量为1.60Oy/min,治疗时先将2mm厚的橡皮片或医用胶布屏蔽毛细血管瘤周围正常皮肤,按“适量、间隔、多次”的治疗原则给予照射,通常一个疗程照射的总剂量为1O~12Gy,分连续5次敷贴照射。若一个疗程不能痊愈,间隔3个月,再行第二疗程治疗。

血管瘤表浅不突出于皮肤者,采用放射性磷-32溶液烘干药纸,按照病变部位、形状、大小敷贴治疗72h,剂量为10uci/cm。生长较深或形成包块者,采用磷-32胶体液局部注射治疗,按瘤体大小计算用药量,以0.1mL/cm(20~30uci/cm)药液,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O倍后,局部多点、均匀的注射到瘤体内。采用敷贴治疗者1个月为1个疗程,注射者2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2~4疗程治愈。

二、临床应用

1.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原理、主要方法

目前用于敷贴治疗皮肤血管瘤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有锶90和磷32,其主要原理均为β射线的电离作用。发射β射线,通过电离作用使病变组织发生形态及功能变化,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发生炎性改变、萎缩,以至血管闭合,最后被纤维细胞代替,达到治疗目的。

经β衰变成,再经过β衰变变成Zr,在这些连续衰变过程中释放出能量为0.65MeV和2.2MeV的β射线,其中起主要治疗作用的是2.2MeV的β射线。后者在组织中的最大穿透距离为11mm,且其剂量随组织深度增加而迅速减少,深1mm处组织剂量53%,2mm处为26%,3mm处为12%,而6mm处仅剩1%,所以特别适合数毫米的浅表性疾病治疗,对治疗域的周围及全身器官无损伤,使用安全可靠。毛细血管瘤经照射后,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炎性改变,血管壁出现早期退化,从而使血管闭合,达到治疗目的。

核素的敷贴治疗都是将敷贴器近距离覆盖于病灶上进行照射,尽可能使敷贴器与皮肤病灶处紧密接触、不移位为佳。至于敷贴器的制作,各个医院采用的稍有不同,但原理基本相同,都是将放射性敷贴药液均匀滴于滤纸上,再用薄膜或铝纸等封闭,或者直接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敷贴器产品。

2.与其他治疗手段比较的优势与不足

核素敷贴治疗相对于其它治疗方法而言,具有使用简便、费用少、疗效明显、副作用少等明显优势,特别适用于我国这样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十分发达的国家。

目前国内报道的同位素治疗案例中,普遍认为草莓状血管瘤应及早采用同位素敷贴治疗,其有效率高达80%~100%,而且色素沉着等副作用少、费用少、容易操作,家长护理也方便。鲜红斑痣目前案例报道中存在分歧,有学者认为其对射线的敏感性低,效果差于混合性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也有学者认为采用核素敷贴治疗后,鲜红斑痣的疗效优于混合性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发生在皮下及粘膜下,范围较广或部位较深,射线不易到达,吸收β射线剂量有限,不易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往往需要多次反复照射或配合胶体注射方法;深达肌层的海绵状血管瘤,β射线所能达到的剂量很小,这一类血管瘤,建议手术治疗。混合型血管瘤多以草霉状和海绵状血管瘤的形式存在,当海绵状血管瘤位置较深时,效果不理想,应及时改用或配合用其它方法治疗。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的关于血管瘤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这里小编衷心祝福大家有一个健健康康的身体。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