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肿瘤科 > 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的相关综述

导读:低度恶性的甲状腺癌有时可自然生存10年以上,有的甚至有肺部转移还能带病生存5年左右,但高度恶性的甲状腺癌可以在短期内死亡。

近日来,根据很多的甲状腺癌患者反应,他们被甲状腺癌疾病困扰着,都不知道该如何摆脱甲状腺癌疾病。同时甲状腺癌的治疗也成为头号问题。

头颈部甲状腺癌是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女性多见。由于它的病理类型较多,生物学特性差异很大。低度恶性的甲状腺癌有时可自然生存10年以上,有的甚至有肺部转移还能带病生存5年左右,但高度恶性的甲状腺癌可以在短期内死亡。

绝大多数的甲状腺癌都发生在青壮年。绝大部分甲状腺癌的发生来自滤泡上皮,少数可以来自滤泡旁细胞,极少数来自甲状腺的间质。甲状腺除了有原发癌外,还可以有继发癌。鉴于以上复杂情况,临床病理分类为:

①乳头状癌(隐癌、腺内型、腺外型);

②滤泡状癌(包膜血管轻微或可疑浸润,包膜中度或明显浸润);

③未分化癌(包括鳞癌);

④髓样癌;

⑤恶性淋巴瘤;

⑥其他原发肿瘤;

⑦转移癌。

病理和临床表现(1)乳头状癌是一种分化好的甲状腺癌,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占总数的3/4。病灶一般是单发,体积大小不等,最小的直径在0.5cm以下,称之微癌;直径在1cm以下者称为隐癌。大的病灶直径可以大于10cm。

小的肿瘤常常是实质性病灶,而大的肿瘤往往伴有囊变。囊变者可见到囊壁有葡萄簇样结节突入囊腔,腔内贮有棕褐色液体或陈旧血水。肿瘤一般无包膜,仅5%有不完整包膜。少数病例腺体内可见到一个以上的病灶,故有多中心的说法,但也有人认为是腺内转移。甲状腺的淋巴管网十分丰富,理论上说腺内播散十分可靠,但事实上单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作腺叶切除后,临床上发现,癌肿播散至对侧腺叶者很少。

多见癌细胞浸润肿瘤包膜和淋巴管,约10%~15%的标本可见血管浸润。但它不像滤泡状癌浸润血管那样重要,所以并不意味着远处转移,相反远处转移者不一定能发现有癌细胞血管浸润。甲状腺乳头状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都可发生。但最常见的是中青年女性。大部分的病例除甲状腺区有一无痛肿块外很少有其他症状。病变发展缓慢,病程较长,所以患者往往疏忽之,从而延迟就诊,首次就诊时平均病程已有5年,个别可长达10余年。

因此要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存率不能用5年生存为准,要用10年和15年生存率才比较合理。有时甲状腺原发灶很小,临床不易发现,即所谓隐癌;或在颈侧出现一个囊性块物,误诊为先天性囊肿。有时虽然颈部出现很多肿大淋巴结,由于病程长、症状少,被误诊为颈淋巴结核而长期给抗痨药治疗,以致一误再误失去癌肿治疗机会。

不少患者仅出现甲状腺区一个孤立结节或一个囊性肿块,与腺瘤或囊肿不易鉴别。典型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常伴有同侧颈淋巴结转移,其转移率约50%~75%。癌肿局限在甲状腺腺叶内的称为腺内型,浸润至腺叶以外的称为腺外型,前者症状少而后者已浸润至甲状腺邻近组织和器官,由于进行性的破坏和压迫可能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症状和体征。如所致的气管狭窄引起呼吸困难,瘤肿侵入气管腔可以产生咯血或大出血,食管受累后可发生吞咽困难,喉返神经受累后可致声音嘶哑等。乳头状癌也可经血道转移至肺、脊柱等部位,如果治疗适当仍可望长期存活。

(2)滤泡状癌是以滤泡结构为主要组织特征的另一种分化好的甲状腺癌,占甲状腺癌总数的10%~15%。肉眼检查时可以看到滤泡状癌是一种实质的具有包膜的肿瘤,包膜上常密布着丰富的血管网,较小的癌肿和甲状腺腺瘤很相似。癌细胞常侵入包膜外的腺体组织或血管中,所以包膜完整与否是区别滤泡状腺瘤和腺癌的一个重要的根据。

原发灶一般是单个,有时也可以是多个。肿瘤大小不一,呈圆形、椭圆形或结节状。有时癌细胞穿出包膜进入多处静脉中形成癌栓,常常成为远处转移的起点,所以滤泡状癌多见血道转移,滤泡状癌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妇女,病程较长,生长缓慢,肿瘤边界清楚,有包膜感,和甲状腺腺瘤很相似。但有时很早就出现血道转移,颈淋巴结转移要比乳头状癌少得多。

综上所述,以上因素是甲状腺癌的主要原因,希望甲状腺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对甲状腺癌引起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自身甲状腺癌健康。甲状腺癌患者一定要早检查早治疗甲状腺癌。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