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妇科 > 妇科常识

原发性痛经怎么治疗 原发性痛经的护理

导读:于经前预防先服用医生给您开的药物5-10mg一日3次,服用3~7天,或疼痛时10mg,舌下含服,多数取得良好效果。

一、如何解决女性原发性痛经

1、治疗原发性痛经:进行必要的解释工作:帮助病人打消顾虑,树立信心。痛经时可卧床休息或热敷下腹部。注意经期卫生。可服用一般非特异性止痛药。如水杨酸盐类,有退热止痛之效。

2、口服避孕药:适用于需要避孕措施痛经病人,疗效达百分之九十以上。避孕药可抑制排卵降低月经血中前列腺素的含量、血管加压素及催产素水平,抑制子宫活动。这也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方法之一。

3、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一般月经来潮,疼痛开始服药2-3天,(有效率60~90%),这就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方法。

4、钙离子通道阴滞剂:这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方法可明显抑制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于经前预防先服用医生给您开的药物5-10mg一日3次,服用3~7天,或疼痛时10mg,舌下含服,多数取得良好效果。

二、原发性痛经症状有哪些

原发性痛经常发生于有排卵月经,因此一般在初潮后头1~2年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严重的痉挛性疼痛多发生于初潮1~2年后的青年妇女。如一开始出现规律性痛经或迟至25岁后发生痉挛性痛经,均应考虑有其他异常情况存在。

痛经大多开始于月经来潮或在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常为痉挛*痛,历时1/2~2小时。在剧烈腹痛发作后,转为中等度阵发性疼痛,约持续12~24小时。经血外流畅通后逐渐消失,亦偶有需卧床2~3天者。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骶部或股内前侧。约有50%以上病人伴有胃肠道及心血管症状。如恶心、呕吐(89%)、腹泻(60%)、头晕(60%)、头痛(45%)及疲乏感(85%)。偶有晕厥虚脱

原发性痛经常在分娩后自行消失,或在婚后随年龄增长逐渐消逝。

三、原发性痛经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注意个人卫生:无论是经期还是平常起居生活都要保持妇科清洁。平时需要避免不洁的夫妻生活,注意避孕、以免因流产后护理不周而引发的各种妇科疾患。

生活的规律性,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利于身体健康和改善脑神经的疲劳状态,不能做过重的劳动和剧烈运动,这样可以避免大出血的发生。

注意保持身体的保暖,月经期间下身不要受凉,保持身体温暖可以帮助血液加速循环,尤其是痉挛及充血的骨盆部位。也可在腹部放置热敷垫或热水袋,每次3-5分钟,可以帮助腰部和腹部的血液加速循环,此时切记最好不要穿拖鞋,以避免脚趾末梢神经受凉而导致的血液循环不畅。

饮食的注意:来月经前3~4天,吃容易消化和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经前少饮浓茶,茶叶有收敛作用,会造成便秘,以免因便秘而造成盆腔充血,加重痛经。经前忌食生冷和刺激性食品。生冷、刺激性食物可刺激子宫和输卵管收缩,从而使病情加重,如辣椒、酒、冰淇淋等;多喝热的药草茶或热柠檬汁,调节人体内分泌,这样就会在痛经的时候减少疼痛感。

饮食均衡:虽然健康的饮食无法消除经痛,但对改善人体的健康却有着神奇的功效。避免过甜或过咸的垃圾食物,它们会使你胀气及行动迟缓,多吃蔬菜、水果、鸡肉、鱼肉,并尽量少食多餐。避免*:咖啡、茶、可乐、巧克力中所含的*,可促成月经期间的不适,使神经紧张,从而形成疼痛。因此,应避免*。

四、中医如何治疗原发性痛经

[1]外治法:

月经前3天,用胡椒粉3克,醋调为糊状,等分2。取胶布2块,将胡椒粉糊置于胶布中,贴双侧涌泉穴,按摩10分钟。

经前3天内每晚用双手重叠,掌心向下压于小腹正中,作逆时针旋转揉摩10分,同时从小腹至脐部反推30—50次。

用艾叶50克,胡椒10克,陈皮20克,焙黄为末,加白酒少许,纱布裹,睡前放于脐下3寸处(关元穴),上压热水袋,具暖肾湿经止痛之效。

临睡前将双手心反压于双侧肾俞穴位上,立即会感到暖烘烘的,然后仰卧10余分钟,双手轻轻颤抖、揉按,达温肾调经止痛之功效。

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茴香15克,元胡15克,4药共研细末,用黄酒适量热敷于脐部;宜用胶布固定,冷后可再炒熨敷,以不烫伤皮肤为度。本法治寒湿凝滞痛经。

鼻嗅法:取川芎、草乌、香附各0.5克,研末,绢包塞入两侧鼻腔10—20分钟,即可止痛;持续10分钟后将药取出,一般1—3次即可。

发泡法:取台麝0.3克,置脐部,上盖槐树白皮炙,脐部可起一泡,现在即愈。

食盐250克—500克、白250克、生姜200克(切碎),上药共烘热,装布袋中,温熨下腹部,用于寒湿凝滞的痛经。

王不留行放在香桂活血膏上贴三阴交、关元、气海,每日换1次,经前2—3天感到略有隐痛即贴;对部分患者有预防作用。

[2]食疗法:

益母膏:经前后腹痛,均可用益母草2斤煎成膏,于行经前3天起每次吃1匙,每日两次,早晚空腹吃。

生姜:经痛有寒性症状,如四肢发冷,面青唇白时,可用生姜加红糖煎服。玉簪花:无论何种痛经,可用玉簪花20克,红糖25克,煮鸡蛋3枚吃,每日一次。

牡丹花根:月经不调又有痛经者,可用红牡丹花根煮甜酒糟吃,每日一次。

鳖鱼:常食鳖鱼治痛经,对散散瘀块有效。中医书上介绍痛经淤血的药方,用鳖很多,但进服时,须按病情配合其它药品,所以需由医生诊断处方,才能适合病情,收到功效。

[3]茶疗法:

痛经茶:由香附10克、乌药10克,延胡索10克、肉桂3克组成。凡因外受寒湿、气血不足或情志不畅等因素,引起月经前或行经时小腹隐痛、时感胀满,或时感小腹阴冷,待热则舒者,可取上药研碎成末,以沸水冲泡代茶,每日2剂,连服3—5天。本茶方温经、理气、止痛作用较强。

调经茶:由当归60克,川芎10克,益母草45克组成。凡经行腹痛,月经量少而不畅者,可取上药研碎后,以沸水冲泡或加水稍煎煮,代茶频饮,每日1剂,连服5天。本茶方补血、调经、止痛作用强。

活血茶:由红花5克,檀香5克,绿茶1克,赤砂糖5克组成。凡月经量少,小腹胀痛,经色紫暗有块者,可先将红花、檀香研碎后与绿茶稍加煎煮,加入赤砂糖后饮服,每日1—2剂,连服3—5天,全方性味偏于甘温,具有显显的活血、化瘀、止痛作用。

月季花茶:由月季花10克、红茶1.5克,赤砂糖25克组成。凡月经前1—2日或经期微有小腹胀满隐痛,经量较少者,可在月经来潮前3—4天取本茶剂,以沸水冲泡代茶饮服;连续服用1周左右,往往可收到理想的疗效。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