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耳鼻喉 > 中耳炎

不同期的小儿中耳炎的表现

导读:早期(医学上称咽鼓管阻塞期):小儿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出现耳鸣、耳内不适等(小儿不会表达),但耳部的难受会影响宝宝玩耍和睡眠。

中耳炎现在是一种多发病,近几年来也是比较普遍,患者越来越多,其中包含一些小儿中耳炎患者。而我们都清楚有些较小的孩子,表达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我们唯一应对的办法就是根据症状表现。下面我们也认识一下,不同期的小儿中耳炎都有哪些不同的表现。

(1)早期(医学上称咽鼓管阻塞期):小儿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出现耳鸣、耳内不适等(小儿不会表达),但耳部的难受会影响宝宝玩耍和睡眠。医生在此期检查可发现有耳膜(医学上称鼓膜)内陷,中耳内有积液。

(2)进展期(医学上称化脓前期):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可达39℃~40℃,小儿哭闹不安、听力下降和耳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些表现类似感冒或肠炎,极容易被忽视或误诊。检查后可发现耳膜充血、听骨红肿、外凸。

(3)高峰期(医学上称化脓期):小儿高烧、拒食,严重者面色发灰、波动性耳鸣、听力下降和耳痛向四周放射。检查可发现耳膜外凸,中耳内积脓。

(4)后期(医学上称消散期):一般在患病4-5天后,小儿的体温下降,耳痛消失,可以入睡,但鼓膜破溃,脓液从耳道流出,耳鸣和听力下降仍存在。

孩子患中耳炎的原因还有什么呢?

孩子易患中耳炎的几个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小儿咽鼓管位置低、平,管腔短、粗,卧位吸乳易呛咳,使乳汁误入中耳。

(2)咽鼓管软骨部较柔弱,不能自行开放。

(3)中耳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

(4)扁桃体感染后水肿、增生,易堵塞咽鼓管咽部开口。

(5)腺样体内存留细菌和病毒,可直接或间接引起中耳感染。

(6)乳突气房发育不全,空气储备量不足。

(7)2岁以下幼儿常有间质或内芽组织,呈活瓣样阻塞耳咽管。

(8)小儿易患鼻部及上呼吸道疾病,影响咽鼓管功能。

(9)小儿中枢神经正处在发育阶段,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力低下,易患上呼吸道疾病。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是:清除中耳腔积液,恢复咽鼓管功能,清除病因病灶,重视变应性和免疫反应性治疗,防止复发。

我们了解到了小儿中耳炎不同时期不同的表现形式,也认识到了孩子易患中耳炎的几个原因。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为孩子做好护理,减少或者避免这些因素对孩子造成的影响,防止孩子患上中耳炎疾病。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