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外耳道炎了解多少?在平时生活中,针对外耳道炎有去做详细检查吗?专家称:外耳道炎的早期症状比较不明显,因此五官比较不易察觉。
弥漫性外耳道炎简称外耳道炎,它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非特异性炎症。本病多因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异物入耳或受到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刺激等等。主要临床表现是患耳疼痛,在按压耳屏软骨、牵拉耳廓时会使疼痛加重,有时在咀嚼和张口时也会加重耳痛。
外耳道发炎的原因
1、掏耳朵导致皮肤损伤和感染。
2、游泳时污水进入耳内。
3、洗发时,洗发液或水流入外耳道。
4、患者为过敏性体质。
正常的外耳道皮肤对细菌的侵袭有较强的抵御能力。
只有在外耳道损伤、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液刺激、外耳道潮湿等情况下,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软化,局部抵抗力降低,细菌才得以乘虚而入,形成急性外耳道炎。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等。急性期的病人会感觉耳部有灼热感、奇痒难忍和轻微疼痛,咀嚼时疼痛加重。
预防:
首先应戒除挖耳的不良习惯。挖耳不但损伤皮肤引起感染,而且经常刺激皮肤还容易生长“外耳道乳头状瘤”,使耳道经常出血,甚至影响听力。其次,要防止污水入耳。在洗头、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堵塞外耳道。
怎样保护外耳道:
1、洗发和游泳前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堵塞外耳道。
2、游泳或洗发后及时清除外耳道里的水。方法是站在原地,头偏向一侧,单腿用力跳几下,然后用棉花球轻轻拭干外耳道把水吸出。切忌用力在耳道内盲目乱挖,否则很容易引起耳道皮肤化脓性疖肿。
3、忌食辛辣的食物及鱼、虾等。
治疗:
本病的治疗,一般以耳道内滴药为主。耳疼及红肿较明显者要口服或肌内注射抗生素,慢性期可以中药治疗为主。
综上所述,以上是外耳道炎的介绍,希望对您的外耳道炎健康有所帮助。五官专家建议外耳道炎患者,应及早到正规五官医院做检查治疗,不可盲目随便用药治疗外耳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