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脏弥漫性损害的慢性肝病。临床上早期由于肝脏功能代偿较强,可无明显症状。然而后期则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癌变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越早发现病症越利于治疗。下面是一些肝硬化患者的面部特征,以及形成原因。
许多病程较长的肝炎、肝硬化病人皮肤色素沉着较明显,面部呈现暗灰色,夹杂着“钞票纹”(毛细血管扩张),失去正常应有的光泽和弹性,尤其是眼眶周围更为明显。这种皮肤黝黑称为“肝病面容”。
肝硬化病人面色晦暗是由于肝功能下降,肝脏将胆固醇转化为胆固醇脂的能力减弱,以致体内胆固醇脂含量减少。而后者又是制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主要原料。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不足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均可使脑垂体功能紊乱,使垂体分泌增多,引起皮肤黏膜色素增加,肤色加深。
另外,由于肝硬化病人的肝脏损害,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功能下降,血液中雌激素增多。雌激素可降低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使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的量增多,从而使皮肤颜色加深。
肝硬化病人病情好转及肝功能改善时,一些肝病的面容特征会逐渐减轻。另外提醒大家的是,由于肝病面容是肝硬化病人的一种特有体征,可作为医生诊断时的参考,因此病人就诊前不宜化妆,以免掩盖了病情。希望广大患者能够积极预防肝硬化,如果得了肝硬化,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