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骨科 > 佝偻病

现在医学对于佝偻病的鉴定方法

导读:早期的神经兴奋性增高的症状无特异性,需与如下疾病鉴别:软骨营养不良是一遗传性软骨发育障碍,出生时即可见四肢短、头大、前额突出、腰椎前突、臀部后凸。

很多家长都了解小儿佝偻症的危害,为了能够对这种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家长都想了解现在医学对这种疾病的鉴定方法,以便对孩子进行检查确诊。针对这种情况,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现在医学对于佝偻病的鉴定方法。

诊断依据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临床表现、血生化及骨骼X线检查,血生化与骨骼X线的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不论婴儿还是儿童,血浆25-OH-D3浓度应当≥50nmol/L(20ng/mL)。早期的神经兴奋性增高的症状无特异性,需与如下疾病鉴别:

(1)软骨营养不良

是一遗传性软骨发育障碍,出生时即可见四肢短、头大、前额突出、腰椎前突、臀部后凸。根据特殊的体态(短肢型矮小)及骨骼X线作出诊断。

(2)低血磷抗生素D佝偻病

本病多为性连锁遗传,亦可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也有散发病例。为肾小管重吸收磷及肠道吸收磷的原发性缺陷所致。佝偻病的症状多发生于1岁以后,因而2~3岁后仍有活动性佝偻病表现;血钙多正常,血磷明显降低,尿磷增加。对用一般治疗剂量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无效时应与本病鉴别。

(3)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为远曲小管泌氢不足,从尿中丢失大量钠、钾、钙,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质脱钙,出现佝偻病体征。患儿骨骼畸形显著,身材矮小,有代谢性酸中毒,多尿,碱性尿,除低血钙、低血磷之外,血钾亦低,血氨增高,并常有低血钾症状。

(4)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分二型:Ⅰ型为肾脏1-羟化酶缺陷,使25-OH-D3转变为1,25-OH2-D3发生障碍,血中25-OH-D3浓度正常;Ⅱ型为靶器官受体缺陷,血中1,25-OH2-D3浓度增高。两型临床均有严重的佝偻病体征,低钙血症、低磷血症,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Ⅰ型患儿可有高氨基酸尿症;Ⅱ型患儿的一个重要特征为脱发。

(5)肾性佝偻病

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所致的慢性肾功能障碍,导致钙磷代谢紊乱,血钙低,血磷高,甲状旁腺继发性功能亢进,骨质普遍脱钙,骨骼呈佝偻病改变。多于幼儿后期症状逐渐明显,形成侏儒状态。

治疗佝偻病禁忌:

1、切忌太阳暴晒,以防紫外线引起皮炎

2、忌吃糖过多,否则会影响钙质的吸收,造成小儿体内钙的缺乏。

3、若伴有慢性腹泻等肠道疾患,会影响维生素D和磷、钙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4、不宜疏忽应及时治疗。

5、若小儿出现多汗、烦躁,枕部一圈脱发等症状,常为本病早期,不宜疏略不治。

家长为了孩子能够快快乐乐的成长,一定要了解现在医学对于佝偻病的鉴定方法,并带孩子及时的进行鉴定检查,如果发现孩子患病的话,家长在带孩子进行治疗时,也要了解这种疾病的禁忌,避免这些禁忌对孩子造成更大影响。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