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白领养生

医生提示注意食物引发肠道慢性病职场健康

导读:在我国的传统医学中经常有“忌口”的说法,这是一种流传久远的防治疾病的方法,而民间的“发物”之说更是家喻户晓。

你是不是经常感觉到腹胀,甚至在你没吃多少东西的时候也是一样?你是不是饱受腹痛、腹泻或者便秘的困扰?你是不是在一天当中周期性地感觉到自己的脑子不听使唤?你是不是有情绪波动过大的问题?你是不是感觉异常疲乏?如果你对以上至少两项症状的回答是肯定的,就说明你很可能对某种或几种食物存在“不耐受”的症状,乳糖不耐受就属于其中的一种。

3-13岁乳糖不耐受率约为24%

古希腊先哲西罗多德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的补品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

在我国的传统医学中经常有“忌口”的说法,这是一种流传久远的防治疾病的方法,而民间的“发物”之说更是家喻户晓。这都间接地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已对食物不耐受的发病规律有所了解了。

英国营养学会提出食物不耐受概念:是对特定食物或食物成分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包括免疫机制的过敏反应和酶缺乏、药理作用以及其它一些未定义的作用;食物不耐受不包括细菌、霉菌、病毒、化学毒物、刺激性食物的毒性反应和主观厌恶某种食物的心理反应。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英国过敏协会统计资料表明:人群中有高达45%的人对某些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婴儿与儿童的发生率比成人还要高。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广东省卫生防疫站学校卫生科、上海第二医学院以及哈尔滨卫生防疫站有关人员在对北京、上海、广州和哈尔滨4大城市的1000多名3~13岁健康儿童调查发现:3~5岁,7~8岁和11~13岁组儿童中,乳糖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12.2%、32.2%和29.0%,平均发生率为24.46%。

食物不耐受可引发胃肠道慢性病

赖荷介绍,理论上食物在进入消化道后,应当被消化到氨基酸、甘油和单糖水平,这样才能完全转化为能量提供人体所需。但由于个体差异,许多食物因为体内缺乏相应的酶而无法被完全消化,以多肽或其他分子形式进入肠道,在那里被机体当做外来物质识别,从而导致免疫反应的发生,产生食物特异性的IgG抗体,与不耐受食物分子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体内。

而乳糖不耐受是,当缺乏相应的酶时,乳糖进入结肠后被细菌发酵生成短链有机酸(如醋酸、丙酸等)和气体(如二氧化碳等),大部分产物可以被结肠重吸收。乳糖发酵过程可引起腹痛、直肠气体和腹泻等。

如果不能及时改变饮食结构,不耐受的食物会继续形成复合物,加重原有的症状并不断继续下去,免疫系统超负荷,致使人体各系统出现一系列慢性症状疾病,例如慢性腹泻、腹痛、溃疡、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还有偏头痛、皮肤病等。

食物不耐受与过敏有本质区别

赖荷称:“一提起食物引起的身体疾病,人们会首先联想到食物过敏,然而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有着本质的区别。食物过敏一般由IgE介导,属于第Ⅰ型的变态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用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快。而食物不耐受则由IgG介导,属于第Ⅲ型变态反应,其特点是发病缓慢,容易被忽视或很少有有效检测手段,通过忌食不耐受食物可以缓解或消除症状。”

王群强调,忌食并不是意味着永远不能吃,多数人在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忌食后,食物不耐受性症状会完全消失。“79%的慢性病患者经过一段时间饮食调整后症状会完全消失,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将部分食物重新纳入饮食食谱”。赖荷同样说,大部分食物可以以科学的方法逐步回到患者的日常食谱中来。

0.5毫升血可找出不耐受食物

食物不耐受检测,通过运用ELISA方法检测食物特异性的IgG抗体水平,可以找出不耐受的食物。

广东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王群介绍,用0.5毫升的静脉血就可以进行食物不耐受的检测,常见能检测14项食物的耐受程度,包括牛肉、鸡肉、鳕鱼、玉米、螃蟹、鸡蛋、蘑菇、牛奶、猪肉、大米、虾、大豆、西红柿、小麦。另外,还有90项食物不耐受检测可供选择,包括蔬菜、肉类、酵母、水果等。几小时即可出结果。通过针对每个个体食物敏感性的检测,为患者提供精准可靠的饮食剔除依据,这样就可以加快整个治疗的进程。

查出食物不耐受之后应该怎么办?

赖荷说:不用担心,根据测试结果(轻度、中度、重度),调整饮食,采取禁食、轮替、安全等方式。这可能会改变多年的饮食习惯,但是为了健康,必须改变,坚持饮食调整计划。

检测为阳性的食物不是永久忌食,建议3-6个月后复查,结果阳性转阴性的食物可以考虑重新纳入正常饮食重新纳入时应注意:

1.先选择原检测结果为+1食物,其次选择+2食物,最后才是+3食物;即按照测试结果由低到高的选择。

2.应先选择食物的简单制品(如以前牛奶、巧克力不耐受就先尝试先喝牛奶,不要先喝巧克力牛奶),如果再次出现相关症状,那么其它形式就不要进行尝试了。

3.每次只能纳入一种食物,密切的观察有无原症状的复发或加重现象。

4.不同食物的重新纳入时间至少需要间隔1周。

5.痊愈后如1-2年以后复发,则重新检测有无新的食物不耐受产生。对于已无症状,而怀疑有新的食物不耐受产生,或担心新的食物不耐受会成为其它慢性病隐患时,可以每隔1-2年复查一次食物不耐受检测。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