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疾病危害孩子的健康,尤其是矮小症治疗的疾病不仅影响孩子的身高,而且这样的疾病也会影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疾病折磨着孩子导致他们精神上存在着很大的压力。所以对于矮小症一定要重视做好正确的治疗,下面小编来为大家总结一下在治疗矮小症疾病过程中长出现的治疗误区有什么?
矮小症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2SD,标准线称SD),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者。以下情况提示患儿生长缓慢:①儿童的生长速度3岁前小于7厘米/年;②3岁到青春期小于5厘米/年;③青春期小于6厘米/年。
误区一:莫把矮小当晚长
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诊断的常见的问题是家长或患儿常常不能及时察觉患儿生长速度减慢,往往要等到其身高明显落后时才引起重视。此外在临床上还发现许多家长往往把“矮小”当作“晚长”,想象着孩子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青春期猛长时期,结果却错过了矮小最佳诊断治疗时机。所以临床医生与保健工作者应协助父母定期检测身高,计算生长速度,并密切观察患儿的生长曲线。尽早明确病因、早期进行规范化治疗可以避免错过生长良机。家长如果发现小孩现在比同龄孩子矮,一定要及时就诊,不要耽误孩子的最佳治疗时机。
误区二:高迷心窍要不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好像进入了一个“恐矮时代”,然而,一个人的身材长多高是有客观规律的。如父母亲本身不高,却偏偏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长到一米八,或者明明骨骺已经关闭了,无法再长个了,仍不死心。采用一些极端的增高手段,如断骨增高术,或者生长发育正常孩子滥用生长激素,一旦行断骨增高术可能会出现感染,甚至引发骨髓炎,造成残疾。术后造成人为的双腿不等长,滥用生长激素导致肢端肥大症或者继发性糖尿病等并不鲜见,此时悔之晚矣。在这里我们要提醒那些期望通过断骨美容来达到完美身高的人们:一定要谨慎,健康健全的身体远远比摆脱稍许不如人意的身高来得重要。
误区三:生长激素治疗并非万能
矮小病因构成研究显示,因遗传因素和青春发育迟缓导致的矮小约占到2/3,而病理性矮小包括特发性矮小、生长激素缺乏、性早熟、骨发育障碍、染色体异常、宫内发育迟缓、特纳综合症等仅占1/3,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部分的原因是颅内尤其是下丘脑或垂体肿瘤。
关于矮小症疾病在治疗上常出现的一些误区上面小编已经做了一些介绍,的确假如我们家长们存在这些治疗上的误区那么会阻碍疾病的康复。所以小编关于这些治疗误区为大家做了详细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去治疗矮小症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