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耳鼻喉 > 鼻出血

少量鼻出血的常见治疗方式

导读:narwla(198根据一组资料研究后认为,此法优于结扎动脉,之所以有效,可能是由于一些病例实际上有鼻中隔偏曲,或者充分破坏了粘膜下血管网之故。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会出现鼻出血的现象,当这种情况出现之后,大家不要过度的担心,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大家需要注意一些调理方式,而且也要注意止血方法,那么,少量鼻出血的常见治疗方式,大家需要尽早认识。

1.烧灼法。出血部鼻粘膜表面麻醉,在该部点涂50%硝酸银或三氯醋酸,利用其蛋白凝固作用使破裂的小血管封闭。也可电灼该部,或者应用激光或冷冻治疗。

2.粘膜下剥离。对于鼻中隔前部粘膜出血点反复出血的病例,可采用此法。操作方法与常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相同,如有偏曲的鼻中隔软骨应予切除,剥离范围应稍广些。Narwla(1987)根据一组资料研究后认为,此法优于结扎动脉,之所以有效,可能是由于一些病例实际上有鼻中隔偏曲,或者充分破坏了粘膜下血管网之故。

3.瘢痕形成法。鼻粘膜表面麻醉,用眼科三角刀在鼻中隔易出血区做三条切口,长1~1.5cm,切开粘膜,割断扩张的毛细胞血管,切口两侧做1~2mm宽的粘膜下剥离,压迫24小时。

4.鼻内窥镜下电灼术。用前鼻镜检查难以发现出血点时,可进行鼻内窥镜检查,以发现鼻后部出血部位,如鼻中隔后部、下鼻道后外侧壁、鼻底后部和中鼻道等处。在内窥镜下引入电灼器头进行烧灼,也可经光导纤维导入激光烧灼。由于C02和YAG激光易引起较大面积烧伤,故以KTP激光较为合适。应先烧灼出血点周围,最后再在血管断端处烧灼。

七种诱发鼻出血疾病的常见因素

1.血液疾病:血小板量或质的异常。凝血机制的异常。

2.急性传染病。

3.心血管疾病:动脉压过高: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肾炎、伴有高血压的子痫等。静脉压增高:如二尖瓣狭窄、胸腔或纵隔和颈部巨大肿块、肺气肿、肺水肿及支气管肺炎等。

4.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K、P及微量元素钙等缺乏时,均易发生鼻出血。

5.化学药品及药物中毒:磷、汞、砷、苯等中毒,可破坏造血系统的功能引起鼻衄。长期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可致凝血酶原减少而易出血。

6.内分泌失调:代偿性月经、先兆性鼻出血常发生于青春发育期,多因血中雌激素含量减少,鼻粘膜血管扩张所致。

7.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肝、肾慢性疾病以及风湿热等,也可伴发鼻出血。

温馨提示,平时大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之后,不要手忙脚乱,要注意及时进行止血,并且也要注意合理的进行调养,平时大家需要注意自我保健,有效地进行自我调理,这样才能避免造成更多困扰,平时大家需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事情,而且,也要注意自己的诊断方式。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