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梅毒 > 梅毒病因

哪些因素引发了梅毒呢?

导读:另外,tp破坏人体组织,使组织释放一种抗原性心脂酶,刺激机体产生反应素,用rpr、usr、vdrl等方法可检出,在感染tp后5~7周或出现硬下疳后2~3周转阳性。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患有梅毒,梅毒这种病属于性病科,主要是由于梅毒旋体感染引起。不仅如此,随着这种病的不断发展,除了病毒感染引起,其他一些原因也可以引发梅毒。那么梅毒具体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呢?

第一、梅毒螺旋体

亦称苍白螺旋体1905年被发现。在分类学上属螺旋体体目,密螺旋体科,密螺旋体属。菌体细长,带均匀排列的6~12个螺旋,长5~20μm,平均长6~10μm,横径0.15μm上下,运动较缓慢而有规律,实验室常用染料不易着色,可用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观察菌体。体外人工培养较难,接种家兔睾丸可获得螺旋体。

第二、免疫性

感染后产生感染性免疫,感染2周后产生特异性IgM抗体,此型抗体不能通过胎盘;感染后4周出现特异性IgG抗体,可通过胎盘。完全治愈的早期梅毒可再感染。另外,TP破坏人体组织,使组织释放一种抗原性心脂酶,刺激机体产生反应素,用RPR、USR、VDRL等方法可检出,在感染TP后5~7周或出现硬下疳后2~3周转阳性。

第三、抵抗力

人体外存活力低,40℃时失去传染力,56℃3~5分钟、煮沸立即死亡;潮湿的生活用品上可存活数小时,不耐干燥。对肥皂水和常用消毒剂(70%酒精、0.1%石碳酸、0,1%升汞等)敏感,耐低温。

非性病性梅毒(地方性梅毒)是由螺旋体引起的地方流行性疾病,并非性传播引起。人与人间的传播主要通过黏膜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餐具、饮料杯或毡制品等而被传染。最常见的是二期口腔黏膜斑。不经治疗的二期地方性梅毒可在6~9个月自愈。三期损害为皮肤、鼻咽和骨的胶性溃疡。单剂量苄星青霉素治疗非性病性梅毒及其接触者是有效的。

非性病性梅毒的病因:

非性病性梅毒的病原体为苍白密螺旋体也称地方性梅毒螺旋体。

非性病性梅毒在人与人间的传播主要通过黏膜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餐具、饮料杯或毡制品等而被传染。亚型地方性螺旋体在体内繁殖,很可能发生在口咽黏膜而不易察觉。最常见的是二期口腔黏膜斑,不经治疗的二期地方性梅毒可在6~9个月自愈。三期损害为皮肤、鼻咽和骨的胶性溃疡。单剂量苄星青霉素治疗非性病性梅毒及其接触者是有效不例外的。

相信大家听了专家的讲解之后,对梅毒已经有了一定认识。由于梅毒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病率十分高,所以希望大家在平时一定要加强预防,做好护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这样才能避免患上梅毒。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