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性病科 > 梅毒肾病

梅毒肾病的原因有哪些?

导读:苍白螺旋体是一种细长的螺旋状微生物,用油镜观察,可发现它以下列方式运动,旋转前进依靠长轴旋转向前,是侵入人体最主要的方式。

梅毒肾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同时也是一种会进行传播的疾病,一般主要是通过性生活时行传播,在得病后,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特别是要及时的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系统的检查和治疗,而且这样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有严重的危害,那么,梅毒肾病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一下了解。

发病原因:

本病的病原体是梅毒旋体,属小螺旋体科密螺旋体属,梅毒的病原体因其体液透明,表面光滑,折光力较强而不易染色,故又命名为苍白螺旋体。苍白螺旋体是一种细长的螺旋状微生物,用油镜观察,可发现它以下列方式运动,旋转前进依靠长轴旋转向前,是侵入人体最主要的方式;摆动身体呈波浪式左右摆动向前,为最常见的运动方式;另一种方式为伸缩旋距移动其身体一伸一缩,改变旋距而向前爬行,螺旋体运动速度很快,常呈上述3种方式的混合运动,苍白螺旋体在体内能长期寄生和生长,繁殖,具有强盛的繁殖力和致病力,但离开人体后生活力和抵抗力却很弱,对干燥,温度,湿度及化学药品很敏感,在干燥环境中1~2h即死亡,对高温敏感,对低温耐受力较强,在100℃时立即死亡;在60℃时可存活3~5min;在阳光照射下迅速死亡;在0℃时存活1~2天;在-78℃时存活数年,在肥皂水中立即死亡;在0.1%苯酚溶液中15min死亡;在5%甲醛溶液中5min死亡;用1∶5000氧化汞溶液可立即将其杀死;0.1%新洁而灭溶液和高锰酸钾溶液均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发病机制:

梅毒的发病机制详见有关章节,梅毒相关性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形成并沉积于肾上皮下,引起肾损害,目前在患者外周血中也发现有免疫复合物(如补体C1q-结合活性与抗补体物),提示这些外周血中的免疫复合物对梅毒相关性肾病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梅毒肾病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疾病主要是在平时的时候不注意性生活后得病的,我们要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也要注意生活和饮食当中的调理,特别是这样的疾病重在平时的时候进行预防,不能出现不正常的性生活,特别是要做好性生活的防护工作。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