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上肢血管瘤诊断吗?能够认识过早的认识到这些知识对以后的病情是很有帮助的。还不懂的朋友请听下面详细解说。
上肢血管瘤包括了常见的血管瘤种类: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囊状血管瘤以及血管球瘤。上肢血管瘤诊断可以根据下面症状结合一些常用的检查方法即可确诊,如CT、MRI、B超等等。
1、毛细血管瘤
由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所形成,皮肤呈红色或紫红色斑块,边界清楚,扁平或稍高出皮肤。镜下真皮内大量毛细血管增生呈网状,血管内充满血液。
多数出生后即被发现。少数在>1岁发现,初起时呈小红点状或斑块,逐渐增大,扁平或稍高出皮肤,随着患儿增长的血管瘤向邻近皮肤组织扩张,形成大片红色或紫红色地图样病损,有时侵犯上臂大部分。>1岁血管瘤增长速度减慢,少数血管可出现萎缩退变,范围缩少,颜色变浅,甚至可以自然消失。但大部分血管瘤随患儿生长发育。逐渐增大。
2、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是由很多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血管腔窦或间隙组成,腔隙外围有厚薄不均的结缔组织包绕。
海绵状血管瘤初生时即存在,但多数在数月后才被发现,初起呈结节状高出皮肤肿块,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呈串珠状,血管瘤逐渐增大,向邻近组织扩展,侵犯肌肉甚至骨骼,肿块质软,界限不清,压之缩小,由于血管瘤侵犯真皮下组织,皮肤颜色为紫蓝色。患肢肌肉无力,有时疼痛,使患肢功能发生障碍,血管瘤进一步扩展可造成肢体残疾。手部血管瘤,由于血管瘤侵犯肌腱、肌肉及骨质,可造成手部畸形,功能障碍,甚至致残。
3、混合型血管瘤
指血管瘤组织学形结构及临床特征具有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特点,即表层皮肤是毛细血管瘤病变,深层皮肤及皮下组织是海绵状血管瘤。初起表层皮肤呈红斑结节状隆起肿物,质软、压之缩小,表面皮肤红斑境界清楚。深层海绵状血管瘤侵犯深层肌肉及周围皮下组织,界限不清,血管瘤随着患儿年龄增长也不断增大,向周围扩展,破坏邻近正常组织,影响患肢功能,有患肢无力,胀痛等症状。
4、囊状血管瘤
囊状血管瘤是指血管瘤腔窦扩张呈囊状或囊肿样筒形改变,是属先天性血管发育畸形,血管扩张呈囊肿状或呈筒形似手套样。内层包绕前臂及手掌肌肉和腱膜,外层紧贴皮下组织,形成袖状巨大腔窦。腔窦内充满血液,腔窦内衬以内皮细胞。
囊状血管瘤临床上少见,多发生于肢体远端,如前臂及手掌,也可见于躯干部位,一般出生时即存在,多在1岁左右被发现。初起时前臂远端、手掌和手背肿胀隆起,下垂时更为明显,皮肤颜色正常。随患儿生长发育逐渐增长,向上臂近端扩展,肿胀似手套或袖套样逐渐增大,界限清楚、质柔软、有囊状感及波动感。患肢上举时,手套或袖套似肿物腔内血液迅速流入体循环静脉内,肿物消失,手臂变细。皮肤紧贴上臂及手掌的肌肉,可触及质地较硬的肌腱和肌肉,外观像皮包骨似的,比健侧肢体细。当患肢下垂时,由于地球吸引力重力关系,在几秒或十多秒钟内循环中血液迅速像倾泻样流入筒形囊状血管瘤窦腔内,比健侧周径粗3~6cm,上臂恢复原先肿胀增粗似象皮肿样外观,但皮肤柔软,表皮光滑不粗糙。
5、血管球瘤
是由动静脉吻合的血管球增生所发生的良性肿瘤。多发生在肢体末端,常位于肢端皮肤或皮下组织,以手的甲床上多见,有时也可以发生在肌肉、骨、阴茎和躯干等处。
大家通过以上的了解,想必大家现在对上肢血管瘤诊断有了深刻的认识了,希望大家能够有效的早期的预防血管瘤。如果您身边的朋友不幸得了血管瘤疾病,请及时有效的就医,这样才能够彻底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