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血管瘤 > 血管瘤检查

肝血管瘤的确诊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导读: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由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生长特性为血管进行性的扩张而非增生或肥大。

肝血管瘤它的发病人群非常的普遍,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围,中老年人多见,而其中女性居多,儿童也有很多患病的。那么大家了血管瘤的检查知识吗?以下就为您解说相关知识。

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为先天性良性血管错钩瘤,并非真性肿瘤,属肝微动脉畸形。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由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生长特性为血管进行性的扩张而非增生或肥大。海绵状血管瘤又可分为厚壁型及薄壁型两类,厚壁型的壁内有较多的胶原纤维和纤维细胞,血管腔很小,甚至呈缝隙状。薄壁型的壁内只有少量胶原纤维和纤维细胞,血管腔隙很大。血管瘤在肝脏表现为暗红,蓝紫色囊样隆起。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缩,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

肝海绵状血管瘤多数为单发病变,但仍有约10%的病人为多发病变。临床上根据瘤体大小可分为3级:直径≤4cm为小海绵状血管瘤;直径>4~10cm为大海绵状血管瘤;直径>10cm为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多无临床症状,在体检或其他原因行超声或CT等检查时发现。超声检查血管瘤呈局灶性高回声区,CT平扫时病灶呈低密度区,造影后呈特征性增强,即在几分钟内由周围向中央增强。MRIT2加权像呈高信号的“灯泡征”。通常依据上述影像学检查方法即可做出诊断,而很少采用血管造影技术进行诊断。部分肿瘤较大者可出现上腹不适、腹胀、腹痛等压迫症状。偶可触及腹部包块。实验室检查多无异常。

肝血管瘤的诊断有赖于肝功能、肿瘤标志物、B型超声、核素扫描、CT、MRI、甚或肝动脉造影等系列检查。

肝功能试验如非肿瘤迅速增大压迫胆管或有血栓形成外,一般均在正常范围内。少数巨大血管瘤并发血栓形成时偶会引起中度甚至严重的贫血、血小板减少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肿瘤标志物检查均无异常升高。本病必须经过2-3项的联合影像学检查方能确诊。B型超声可检出直径大于2cm的血管瘤,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占位伴有后方不甚明显的回声增强效应,这是因为超声传递经过海绵窦血液时衰减较少的缘故。但大多数小血管瘤为强回声,较大的血管瘤则表现为内部回声杂乱、强弱不均,此系瘤内有纤维性变、血栓形成或坏死所致。有时肝癌也可有类似图象,因此需作其它影象学检查加以鉴别。CT表现有特征性,平扫时均为低密度占位,界限清晰,可呈分叶状,约10%的病例可见到继发于纤维化或血栓形成后的钙化影。增强后早期即在病变周围出现强化晕环,延迟期造影剂呈向心性弥散。

CT诊断肝血管瘤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对于较小的病变有时仍难与多血供的肝转移癌相区分。同位素标记红细胞肝扫描对诊断血管瘤具有高度特异性,典型表现为早期有充盈缺损,延迟30-50min后呈向心性充填,诊断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该项检查对于2cm以下的血管瘤易出现假阴性,瘤内存有中心瘫痕时可出现不典型图象,假阳性多见于多血供的原发或继发性肝癌。MRI对本病具有特殊的诊断意义,不会遗漏较小的病变。T2加权像表现为特征性的“灯泡征”样高信号,如静脉注射扎鳌合物(Gadoliniumchalate)作增强扫描可查及直径小于1.5mm的血管瘤,并能提高其诊断正确率。MRI诊断本病的敏感性为73%-100%,特异性为83%-97%,应列为继B型超声之后的主要检查方法。

通过以上我们为大家解说的血管瘤检查知识。如果大家能够过早的认识到这些知识的话,就可以避免血管瘤的发生,如果发现家中有以上类型的血管瘤疾病的话,请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