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血管瘤 > 血管瘤治疗

介绍面部蔓状血管瘤治疗方法

导读:讨论:面部蔓状血管瘤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选择性动脉造影后栓塞、瘤体内注射pym、脉冲染料激光、手术等。

面部蔓状血管瘤治疗方法大家知道吗?如果还不了解的话,请看下文详细解说,相信你一定可以了解到你所不知道的问题。

蔓状血管瘤(cirsoid:angioma,:racemose:aneu:rysm)较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少见,约占血管瘤1。5%。它是包含有小动脉和小静脉吻合的血管瘤,多数是单发性小动脉和小静脉瘘形成的血管瘤。常见于头面部和肢端(手指、足趾和手掌、足底),与四肢广泛性动静脉瘘有所不同。

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3例,女9例。年龄12~36岁,平均24岁。发病部位:额眉部3例,累及半面部及鼻、唇、眼6例,左眶区1例,左下颌区2例。12例患者均以头面部肿块为首发表现而就诊。检查发现肿块及周围区域均有迂曲的血管,搏动明显,皮温增高,其中7例累及眼、鼻、唇且均肥厚、变形。检查:本组6例摄X线平片,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均提示软组织肿块未累及骨质。5例行B超检查提示血管瘤。8例行DSA,记录到病变的部位、范围及滋养动脉情况。

(2)治疗方法1例单纯接受PYM(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每次以PYM8mg+生理盐水4ml瘤体内分点注射,每7~10d重复一次,总量控制在70mg以内。患者血管瘤范围累及左半面部,经PYM注射后瘤体缩小,质地转韧,患者因故无法接受进一步综合治疗。3例接受单纯手术治疗,血管瘤位于额眉部或下颌区,瘤体较小,约为2.5~3.0cm×3.0~5.0cm,但搏动明显。术中结扎滋养血管,切除瘤体并予以修复。2例栓塞后2周内发生再灌注,经超导介入治疗后痊愈。6例接受超导介入消融治疗。瘤体均较大,约6.0cm×8.0~12.0cm,或累及鼻、唇、眼等器官。于治疗后2月血管瘤全部消失。

(3)随访本组12例中1例单纯接受PYM注射治疗患者因故未能得到随访。3例手术者术后3个月复发,于原手术区旁出现软性肿块,头低位时充盈明显,可塑性大,B超提示血管瘤。予以超导介入消融治疗后痊愈。2例栓塞后再灌注,经超导介入消融治疗痊愈。6例接受超导介入消融治疗者疗效肯定,随访至今血管瘤无复发。面部外观无严重畸形。

2、讨论:面部蔓状血管瘤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选择性动脉造影后栓塞、瘤体内注射PYM、脉冲染料激光、手术等。每一种方法受其适应征的局限,故用其单一方法治疗蔓状血管瘤会受到一定限制而影响疗效。然而蔓状血管瘤因存在动静脉交通,且面部又存在五官易移位、畸形等特殊问题,使得手术往往无法在正常组织内进行,因此残留部分血管瘤及易复发性便成为棘手的问题。另外,面部血供十分丰富,蔓状血管瘤瘤体内压力相对较高,如何减少术中出血对手术成败至关重要。如何避免这些治疗方法所带来的弊端和提高蔓状血管瘤的治愈率.作者将上述各种方法综合运用于面部蔓状血管瘤的不同治疗阶段,总结为超导介入消融技术使治疗效果大大提高。超导介入消融治疗步骤:

(1)选择性动脉造影对蔓状血管瘤应首先选择动脉造影,以明确血管的瘘口多少及大小,选择性动脉造影不仅能作出精确的诊断,而且对血管瘤的治疗亦起着指导作用。

(2)栓塞根据选择性动脉造影显示结果,血管瘤的主要滋养动脉及较大瘘口必须予以即刻栓塞,使血管瘤的血流减慢,明显搏动消失或减弱。本组病例在栓塞颌内动脉和面动脉后短期内均有较好的效果,但有2例发生再灌注。因此,作者认为栓塞对控制和缓解病情发展是有效的,但非根治性措施。

(3)瘤体内注射PYM瘤体内注射PYM通常用于血流缓慢的海绵状血管瘤。作者将此法运用于栓塞后的蔓状血管瘤,可使药物在瘤体内停留时间延长,提高瘤体内的药物浓度,从而加快瘤体纤维化,促使小瘘口的关闭,为此后的手术打好基础。另外,对五官功能部位手术无法切除的皮下血管瘤残留部分,作者也采用注射治疗,以作为弥补性治疗措施。

(4)脉冲染料激光面部血管瘤因涉及外观及功能等特殊情况,经常难以彻底治疗,在经过造影、栓塞、注射治疗后,再利用先进的Cynergy血管病变工作站所发射的绿光对瘤体深部进行照射,使深部异常静脉血管瞬间凝固闭塞并阻断瘤体的营养供应,血管瘤内壁腔隙及静脉血管腔内大量血栓形成,最后导致血管瘤内皮细胞失去活性,血管瘤逐渐消退,最后达到治愈的目的。

通过本章介绍相信患者朋友已经有了新的认识。那么相对这种疾病,我们就可以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进行提前的预防,这样既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严重危害,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花费。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