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贫血 > 贫血常识

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因素有哪些?

导读:其他为继发于溶血性贫血、病毒感染(如eb病毒、流感病毒等)、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重度营养不良等疾病,或为药物和化学物品中毒所致。

大家都了解贫血,但是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很多的人不了解,这是一种特殊的疾病,在疾病发生后,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多的影响,患者的血小板而不断减少,而且还会出现面部苍白,那么,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因素有哪些?

以下为大家详解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出现的原因:

一、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

(1)原发性获得性纯红再生障碍性贫血:通过免疫检测发现本症患者体内存在一组自身抗体(IgG),分别具有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促红素抗体)、抑制幼红细胞分化增殖(抗幼红细胞抗体)和抑制血红蛋白合成(血红蛋白合成抑制因子)等抑制活性。病人血浆能抑制正常人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集落形成,也可证实病人血浆中存在此类抑制活性。因红系造血细胞分化抑制,又导致继发性铁代谢异常。由于导致免疫球蛋白抑制物产生的原因不明,故称为原发性纯红再障。

(2)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还有以下方面。继发性获得性纯红再生障碍性贫血:本病继发于多种不同疾病,表现为单纯红系造血严重抑制的一组综合病征。其中半数以上继发于胸腺瘤,表现为慢性型。其他为继发于溶血性贫血、病毒感染(如EB病毒、流感病毒等)、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重度营养不良等疾病,或为药物和化学物品中毒所致。

二、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多见婴儿,且多于6个月内发病。本病偶见于同胞兄妹中,提示此病为遗传性疾病。仅不足10%患者有家族史,其余多数患者呈散发性。1/3患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余为隐性遗传。通过连锁分析揭示DBA的遗传基因位点至少有3个,其中2个位点已确定,分别为19q13.2和8p23.3-p22。已在19q13.2区克隆出相关的致病基因,为核糖体蛋白S19(ribosomalproteinS19,RPS19)基因。序列分析发现约25%DBA患者具有RPS19突变。

温馨提示:在了解了这些原因之后,希望大家有效的进行预防,平时要注意加强锻炼注意自己的饮食卫生,而且要保持心情抒畅,不要劳累,有效地增强抵抗能力,避免感染,专家表示,这种疾病容易出现在小孩身上,所以,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身体保健,有效的远离这种疾病。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