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肿瘤科 > 脑肿瘤

脑垂体瘤疾病的相关发病原因

导读:在某些催乳素瘤中存在dna顺序的改变,可能导致hst(fgf基因的异常表达和常伴多巴胺受体d2的变异,而在正常组织fgf则不表达。

相认有很多的朋友对于脑垂体瘤是有一些认识的,这种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较多的痛苦,也会让他们的健康受到了较严重的危害,各位朋友要提防此病的出现,而且需要清楚的了解脑垂体瘤疾病的发病因素才可以,来看看相关的病因有哪些呢。

脑垂体瘤的病因:

下丘脑多肽激素能促发垂体细胞增殖;②一些抑制因素的缺乏对肿瘤的发生可能有促进作用;③其他因素,如白细胞介素-6可在垂体瘤中高度表达,有维持瘤体的促生长作用。这些均可能为垂体腺瘤的促发因素。二是垂体细胞自身缺陷学说,认为垂体腺瘤细胞的基因突变是其主要的始发因素。Schulte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垂体腺瘤是单克隆的,即表明垂体腺瘤来源于一个突变的细胞,在外部的促发因素或垂体自身的生长因素及缺乏抑制因素的条件下,发生单克隆扩增或由于自身突变导致的细胞复制。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垂体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或缺陷有:

Gsa基因突变,因其突变有明显的活性,并未在正常人细胞中发现,故称gsp瘤基因(生长刺激蛋白癌基因),大约40%的GH腺瘤中发现有gsp基因,这可以解释GH瘤具有特征性的GH大量分泌,而且对cAMP系统的活性无正常反应,则是因联系腺苷酸环化酶的G蛋白刺激物(Gs)存在着异常。这种异常就是Gsa基因突变,即Gs蛋白的α亚单位的第201和227位氨基酸存在点突变,其突变均表现为Gs蛋白的GTP酶活性受抑制;

ras基因突变,是在H-ras基因12密码上发生突变,与细胞增殖有关;在某些催乳素瘤中存在DNA顺序的改变,可能导致hst(FGF4)基因的异常表达和常伴多巴胺受体D2的变异,而在正常组织FGF则不表达;已证实11号染色体长臂13位点(11q13)等位基因的丢失可致家族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Ⅰ型(NEN-1)。并有报道在一些促性腺激素腺瘤和PRL瘤中也发现有11q13等位基因的缺失,故这个位点的基因丢失可能与垂体瘤的发生有关。

最近已趋向将“垂体”和“下丘脑”两大学说统一起来,成为内分泌肿瘤形成的两期学说。即内分泌肿瘤的发生可分为两期:诱导期和促长期。在诱导期的垂体细胞有自发的或诱导的基因突变,导致异常的细胞基因表达;随后进入促长期,在一些生长因子或激素的作用下,促进肿瘤无限制的生长。

上述的这些知识介绍的就是脑垂体瘤疾病的相关病因有哪些了,此病带来了相当严重的危害性,给患者的脑方面带来了相当严重的伤害,所以说我们要清楚的了解此病的发病原因,注意在生活中做好脑垂体瘤的预防,减少此病的出现。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