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妇科 > 妇科常识

原发性痛经的护理方法有哪些如何治疗原发性痛经

导读: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利于身体健康和改善脑神经的疲劳状态,不能做过重的劳动和剧烈运动,这样可以避免大出血的发生。

一、原发性痛经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注意个人卫生:无论是经期还是平常起居生活都要保持妇科清洁。平时需要避免不洁的夫妻生活,注意避孕、以免因流产后护理不周而引发的各种妇科疾患。

生活的规律性,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利于身体健康和改善脑神经的疲劳状态,不能做过重的劳动和剧烈运动,这样可以避免大出血的发生。

注意保持身体的保暖,月经期间下身不要受凉,保持身体温暖可以帮助血液加速循环,尤其是痉挛及充血的骨盆部位。也可在腹部放置热敷垫或热水袋,每次3-5分钟,可以帮助腰部和腹部的血液加速循环,此时切记最好不要穿拖鞋,以避免脚趾末梢神经受凉而导致的血液循环不畅。

饮食的注意:来月经前3~4天,吃容易消化和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经前少饮浓茶,茶叶有收敛作用,会造成便秘,以免因便秘而造成盆腔充血,加重痛经。经前忌食生冷和刺激性食品。生冷、刺激性食物可刺激子宫和输卵管收缩,从而使病情加重,如辣椒、酒、冰淇淋等;多喝热的药草茶或热柠檬汁,调节人体内分泌,这样就会在痛经的时候减少疼痛感。

饮食均衡:虽然健康的饮食无法消除经痛,但对改善人体的健康却有着神奇的功效。避免过甜或过咸的垃圾食物,它们会使你胀气及行动迟缓,多吃蔬菜、水果、鸡肉、鱼肉,并尽量少食多餐。避免*:咖啡、茶、可乐、巧克力中所含的*,可促成月经期间的不适,使神经紧张,从而形成疼痛。因此,应避免*。

二、如何治疗原发性痛经

 [1]外治法:

月经前3天,用胡椒粉3克,醋调为糊状,等分2。取胶布2块,将胡椒粉糊置于胶布中,贴双侧涌泉穴,按摩10分钟。

经前3天内每晚用双手重叠,掌心向下压于小腹正中,作逆时针旋转揉摩10分,同时从小腹至脐部反推30—50次。

用艾叶50克,胡椒10克,陈皮20克,焙黄为末,加白酒少许,纱布裹,睡前放于脐下3寸处(关元穴),上压热水袋,具暖肾湿经止痛之效。

临睡前将双手心反压于双侧肾俞穴位上,立即会感到暖烘烘的,然后仰卧10余分钟,双手轻轻颤抖、揉按,达温肾调经止痛之功效。

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茴香15克,元胡15克,4药共研细末,用黄酒适量热敷于脐部;宜用胶布固定,冷后可再炒熨敷,以不烫伤皮肤为度。本法治寒湿凝滞痛经。

鼻嗅法:取川芎、草乌、香附各0.5克,研末,绢包塞入两侧鼻腔10—20分钟,即可止痛;持续10分钟后将药取出,一般1—3次即可。

发泡法:取台麝0.3克,置脐部,上盖槐树白皮炙,脐部可起一泡,现在即愈。

250克—500克、白250克、生姜200克(切碎),上药共烘热,装布袋中,温熨下腹部,用于寒湿凝滞的痛经。

王不留行放在香桂活血膏上贴三阴交、关元、气海,每日换1次,经前2—3天感到略有隐痛即贴;对部分患者有预防作用。

 [2]食疗法:

益母膏:经前后腹痛,均可用益母草2斤煎成膏,于行经前3天起每次吃1匙,每日两次,早晚空腹吃。

生姜:经痛有寒性症状,如四肢发冷,面青唇白时,可用生姜加红糖煎服。玉簪花:无论何种痛经,可用玉簪花20克,红糖25克,煮鸡蛋3枚吃,每日一次。

牡丹花根:月经不调又有痛经者,可用红牡丹花根煮甜酒糟吃,每日一次。

鳖鱼:常食鳖鱼治痛经,对散散瘀块有效。中医书上介绍痛经淤血的药方,用鳖很多,但进服时,须按病情配合其它药品,所以需由医生诊断处方,才能适合病情,收到功效。

[3]茶疗法:

痛经茶:由香附10克、乌药10克,延胡索10克、肉桂3克组成。凡因外受寒湿、气血不足或情志不畅等因素,引起月经前或行经时小腹隐痛、时感胀满,或时感小腹阴冷,待热则舒者,可取上药研碎成末,以沸水冲泡代茶,每日2剂,连服3—5天。本茶方温经、理气、止痛作用较强。

调经茶:由当归60克,川芎10克,益母草45克组成。凡经行腹痛,月经量少而不畅者,可取上药研碎后,以沸水冲泡或加水稍煎煮,代茶频饮,每日1剂,连服5天。本茶方补血、调经、止痛作用强。

活血茶:由红花5克,檀香5克,绿茶1克,赤砂糖5克组成。凡月经量少,小腹胀痛,经色紫暗有块者,可先将红花、檀香研碎后与绿茶稍加煎煮,加入赤砂糖后饮服,每日1—2剂,连服3—5天,全方性味偏于甘温,具有显显的活血、化瘀、止痛作用。

月季花茶:由月季花10克、红茶1.5克,赤砂糖25克组成。凡月经前1—2日或经期微有小腹胀满隐痛,经量较少者,可在月经来潮前3—4天取本茶剂,以沸水冲泡代茶饮服;连续服用1周左右,往往可收到理想的疗效。

三、原发性痛经病因有哪些

年龄是痛经发生中的重要因素。在月经初潮的最初几个月,发生痛经极少,随后发生率迅速升高,16~18岁时达到顶峰(82%),30~35岁以后逐渐下降,在生育年龄中期稳定在40%左右,以后更低,50岁时维持在20%。性生活的开始,可以降低痛经的发生率。对瑞典19岁女青年的追踪调查5年结果表明,到24岁时痛经发生率从72%下降至67%。严重程度也下降。

分娩是另一个重要因素,有过足月妊娠分娩史的妇女痛经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无妊娠史及有妊娠但自然流产或人工流产者。因为,近足月时,子宫支配平滑肌细胞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几乎全部消失,子宫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也降低;产后,这些神经末梢仅部分再生,子宫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不能恢复到孕前水平。这种足月妊娠后子宫神经肌肉活性的改变,可以解释足月产后痛经减轻或消失的原因,但流产者无上述改变。另外,初潮早或月经期长、经量多的妇女,痛经严重。服避孕药者,痛经发生率明显降低。痛经还表现一定的家族特性,痛经者的母亲及姐妹,也常有痛经。吸烟者,痛经程度减轻。文化水平、体力活动与痛经无关。

另有一些研究表明,特殊的职业及工作环境与痛经也有一定关系,长期接触汞、苯类化合物(即使是低浓度)的妇女,痛经发生率增加。寒冷的工作环境与痛经也有关。

精神因素:有关精神因素与痛经的关系,历年来一直在讨论中,结果不一致,有人认为,痛经妇女精神因素也很重要,常表现自我调节不良,比较压抑、焦虑和内向,严重痛经者比无痛经者在兴趣情绪等方面更具女性化特点。也有人认为精神因素只是影响了对疼痛的反应,而非致病性因素。

四、原发性痛经症状

原发性痛经常发生在年轻女性,初潮后数月(6~12个月)开始,30岁以后发生率开始下降,疼痛常在月经即将来潮前或来潮后开始出现,并持续在月经期的前48~72h,疼痛常呈痉挛性,有时很重,以至于需卧床数小时或数天。疼痛集中在下腹正中,有时也伴腰痛或放射至股内侧。盆腔检查无阳性所见。

关于痛经程度的判定,一般根据疼痛程度及对日常活动的影响、全身症状、止痛药应用情况而综合判定。轻度:有疼痛,但不影响日常活动,工作很少受影响,无全身症状,很少用止痛药;中度:疼痛使日常活动受影响,工作能力亦有一定影响,很少有全身症状,需用止痛药,且有效;重度:疼痛使日常活动及工作明显受影响,全身症状明显,止痛药效果不好。

诊断原发性痛经,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为诊断原发性痛经的关键,主要是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的存在。采取完整的病史,做详细的体格检查(尤其是妇科检查),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症等。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