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发作性睡病是怎么回事 饮食上有需要注意的吗

导读:对可能诱发发作性睡病的环境因素现在知之甚少,文献报道有包括头部外伤、睡眠习惯改变、精神刺激及病毒感染等。

一、发作性睡病的病因

发病机制尚未清楚,可能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功能降低或桥脑尾侧网状核功能亢进有关。

病因目前未明,但可发现此病跟基因、环境因素及某些中枢神经疾病有关。对可能诱发发作性睡病的环境因素现在知之甚少,文献报道有包括头部外伤、睡眠习惯改变、精神刺激及病毒感染等。而发作性睡病与遗传基因的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大约8%-10%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具有家族史,患者直系亲属患病的几率为对照组的10-40倍;25%-31%的单卵双生子共患发作性睡病,提示遗传因素在其起病中有重要作用。HLA等位基因DQB1*0602在发作性睡病患者中有很高的阳性率,达88%-100%。

近年来,食欲素(orexin)与发作性睡病的关系令人瞩目,orexin是下丘脑神经元细胞产生的神经肽,在协调睡眠-觉醒周期方面有重要作用,已知有orexin-A和orexin-B两种,以orexin-B与本病的关系密切。有实验表明,orexin基因缺失小鼠出现发作性睡病样睡眠障碍。Nishino等证实,发作性睡病患者脑脊液orexin含量显著偏低,为脑内orexin缺乏发生发作性睡病因果关系提供了证据。在发作性睡病患者死后脑组织内,发现产生orexin的神经元效量明显减少,提示产生orexin的神经元数量的减少与发作性睡病密切相关。

发作性睡病的嗜睡是因orexin神经元传人中脑背侧缝际核和蓝斑的激活信号减少.使脑桥被盖背外侧部和脚核区(LDT/PPT)内促觉醒神经元活动减弱,促发异常快速眼动睡眠的神经元抑制减轻,使异常快速眼动期提早或在不适当的状况下出现。另一方面,由于orexin神经元传至单胺能神经元的激活信号减少,使后者对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VLPO)神经元的抑制减轻,在不该出现的情况下出现非快速眼动睡眠,伴觉醒度降低。

Peyron等发现,产生黑色素聚集素(MCH)的神经元分布于下丘脑外侧部中,与产生orexin的神经元紧密混合在一起,两者之间无重叠。结合发作性睡病与特定的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强烈关联性,Siebold等推测发作性睡病的发生与下丘脑orexin神经元受到与DQBI*0602限制性T细胞介导的免疫攻击有关。

综上所述,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具有遗传易感性、受到环境因素影响或触发的疾病。发病机制与睡眠结构的功能改变和神经递质功能异常有关。还与DQBI*0602限制性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对下丘脑产生orexin的神经元的破坏有关。继发性或症状仁发作性睡病多见于脑外伤后、脑干的其他肿瘤、下丘脑的肉芽肿等。

二、发作性睡病的临床表现

白天过度嗜睡

主要表现为白天有不可抗拒的短暂睡眠发作,常在起床后3-4小时发生,发作时虽力求保持清醒,但不能自制,很快即进入睡眠状态,睡眠一般持续数分钟,每日可发作多次。发作不择时间、地点及活动情况。虽然睡眠发作常在环境单调令正常人也会入睡的情况下发生,但也可以发生在具有危险性的情况下(例如驾车、横穿马路、高空危险作业等进行的途中)。醒后感到精力充沛、头脑清楚,如果阻止其入睡则烦躁易怒。可以醒后数分钟重又突然入睡。

虽然白天有频繁的睡眠发作,但患者一天总的睡眠时间通常未见增加,在脑电图记录中可以观察到发病一开始就立即进入快眼动睡眠期(REM),而正常的快眼动睡眠出现之前先有非快眼动睡眠,且通常持续60-90分钟。而患者的夜间睡眠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可被生动而可怕的梦境打断。

 猝倒

表现为突然出现的不自主低头或突然倒地,但意识始终清楚,通常只持续几秒钟,一般每天只发作一次。猝倒是由于一过性部分或全身肌张力完全丧失引起的。

在65%-70%发作性睡病患者中可见到猝倒现象,猝倒是发作性睡病的特征性表现之一。通常因有情绪上的刺激,如大笑、愤怒、兴奋等所诱发。病人会突然膝盖无力而跌倒;或头部突然失去肌肉张力而向后仰或向前低头;或突然面部肌肉张力丧失而导致面无表情,讲话模糊不清。这三种临床表现,是最常见到的猝倒症状。发作时间通常少于一分钟,而且意识清醒,无记忆障碍、呼吸完好,恢复完全。这些发作症状与快眼动睡眠中发生的肌张力丧失,或在较轻的程度上与正常人在“笑得混身无力”时的情况相似。

 入睡前幻觉

表现为入睡前或觉醒前的生动的梦样体验,以幻听最为常见,亦可见幻视和幻触。

入睡前幻觉和醒后幻觉见于12%-50%的发作性睡病患者,患者可在入睡前或觉醒时出现生动的、常常是不愉快的感觉性体验,包括视觉、触觉、运动或听觉等。可表现为像做梦一样的经历,如看见体育场上运动员、走动的人等,常见的幻觉性体验为身处火灾现场、被人袭击或在空中飞行等。这些幻觉非常生动,多是觉醒和睡眠转换时出现的噩梦,偶伴有全身麻痹、压迫感和恐惧感。患者常常叙述这些幻觉比一般的梦更可怕,因为这种梦境是从真实的(醒着的)环境中而来,区分现实状态与梦境十分困难。

睡眠瘫痪

睡眠瘫痪又叫睡眠麻痹,见于15%-34%的发作性睡病患者。睡眠瘫痪是发作性睡病患者从睡梦中醒来时发生的一过性的全身不能活动或不能讲话,仅呼吸和眼球运动不受影响的恐怖体验。睡眠瘫痪可以持续数秒到数分钟,常与睡前幻觉和醒后幻觉同时发生,因此这种恐惧的感觉体验得到了强化。绝大部分患者他人呼唤和推摇可中止发作,个别患者不能唤醒。睡眠瘫痪与快眼动睡眠中伴发的运动抑制很相似,在正常儿童及某些其他各方面都正常的成人中也属常见。

自动症

约半数病人有自动症状,患者在貌似清醒的情况下出现同时存在或迅速转换的觉醒和睡眠现象,如出现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谈举止、无目的长途驾驶,甚至进商店行窃等,持续数秒、1小时或更长,事后对发生的事情完全遗忘。

三、发作性睡病的鉴别诊断

原发性睡眠增多症

本病与发作性睡病症状相似,但日间睡眠发作并非难以抗拒,无其他伴发症状,入睡后持续时间较长,日夜睡眠时间均明显增加,睡眠程度深,觉醒困难,本病PSG为正常REM睡眠潜伏期,而发作性睡病REM睡眠潜伏期缩短,MSLT中本病睡眠潜伏期少于10分钟,睡眠初始REM周期少于2次,而发作性睡病睡眠潜伏期少于5分钟,睡眠初始REM周期在2次以上。

Kleine一Levin综合征

Kleine一Levin综合征或称青少年周期性嗜睡贪食症,为一种原因不明少见的发作性疾病,表现为周期性发作性睡眠过多,可持续数天至1周,少数可达数周。伴有善饥多食,食量5倍于正常人,常在醒后出现兴奋、躁动、冲动行为等精神症状,每年可发作3-4次。起病多在10-20岁,男性较多,成人后可自愈。目前此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为间脑特别是丘脑下部功能异常或局灶性脑炎所致。

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

由于50%左右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可出现自动行为和遗忘,容易被误诊为癫痫。癫痫没有不可控制的睡眠和猝倒发作,多导睡眠图有利于鉴别。

晕厥

由于脑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短暂的一过性意识丧失。多有头昏、无力、恶心、眼前发黑等短暂先兆,继之意识丧失而昏倒。常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面色苍白、出冷汗、脉快微弱、血压降低,多持续几分钟。

四、发作性睡病的西医治疗方法

(一)过度嗜睡的治疗

1、中枢兴奋剂:对网状激活系统产生激活作用,发挥很强的兴奋效果.是治疗睡眠发作的有效药物。兴奋剂有6-12个月的耐受期,因此,在治疗过程由需要周期性的停药,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此类药物能促进突触前单胺类神经递质(NE、5-HT、DA)的释放,抑制其再摄取,增强食欲素对脑干上行网状激动系统的兴奋作用.可提高觉醒度。

(1)*:常用剂量为每日20mg,口服。初始剂量5mg,每日2次,能有效减轻日间睡眠。本药不良反应较多,出现头痛、兴奋、焦虑、静坐不能、夜间睡眠障碍、心动过速、高血压、恶心和呕吐等。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癫痫、肝肾功能障碍者禁用。

(2)哌甲酯:半衰期短,常用剂量为每日口服10-30mg,分2-3次服用。不良反应为头痛、口干、胃部不适、多汗和排尿困难。高血压、癫痫者慎用。

(3)马吲哚:疗效弱于*,可减少日间睡眠发作。口服剂量为1次0.5mg,每日1次,前服用。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5mg。该药成瘾性较小,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和拟交感神经症状。

(4)*:结构与哌甲酯相似,半衰期较长(12-17小时),起效慢,耐受性好,药效弱于盐酸哌甲酯。剂量为每日60-200mg,对多数患者有中度的觉醒作用。不良反应包括食欲减退、头痛、口干和胃部不适,少数病例出现严重的肝脏损害,应慎用。

2.新型中枢兴奋剂--*:*是一种新型催醒药物,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本药不直接促进NE或DA等的释放,可能通过激活下丘脑觉醒中枢、兴奋下丘脑食欲素能神经元,达到催醒作用。每日有效剂量为200-400mg,口服2-3小时达峰值浓度,半衰期约10-12小时。长期使用仍能保持疗效。*能对抗睡眠剥夺所致的精神运动障碍,改善认知功能,对夜间睡眠的开始、维持、觉醒及睡眠构成等均无影响,也不影响凌晨的行为和白天的小憩,是目前首选药物之一。

3.其他药物:因发作性睡病与DA的代谢有关,可通过提高突触前的DA水平来治疗发作性睡病。

(1)司来吉兰:一种不可逆性单胺氧化酶B(MAO-B)抑制剂,通过降低DA的代谢而增强其功能。当日剂量扶20-30mg时可显著抑制REM睡眠,提高觉醒水平。不良反应为兴奋、头痛、失眠、口干、出汗和震颤。该药具有提高觉醒程度和抗猝倒的双重作用。

(2)安非他酮:阻断突触前DA再摄取的作用,能提高神经末梢DA的含量,治疗发作性睡病效果良好。剂量每日l00mg,分3次服用。不良反应为偶尔出现癫痫发作。

(二)猝倒的治疗

1.去甲肾上腺能药物:可逆转猝倒发作,如地昔帕明、维洛沙秦和文拉法辛等,均能有效地对抗猝倒。文拉法辛为首选药物,剂量每日25-50mg,分2次口服。

2.三环类抗抑郁药:能增加血液中NE等单胺类的含量,是常用的抗猝倒药物,如丙米嗪(25-200mg)、氯丙米嗪(每日10-200mg)和普罗替林(每日5-60mg)等。SSRI类药物,如氟西汀对猝倒发作也有效。

3.羟丁酸钠:是GABA的衍生物,达峰时间为40分钟,半衰期为53分钟,用药1周后猝倒发作即减少53%,4周后减少69%,对日间思睡、睡瘫症和人睡前幻觉等症状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三)失眠的治疗

患者如在白天使用兴奋剂后,夜间可出现失眠或睡中不宁等,此时宜选用短半衰期催眠药,如唑吡坦等睡前口服,尽量避免给予半衰期长的催眠药,以防白天睡意加重。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