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小儿假膜性肠炎的护理方法你了解吗 导致小儿假膜性肠炎的病因是什么

导读:在未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难辨性梭状芽孢杆菌数量仅占厌氧菌的2%~3%,细菌产生的毒素少,甚至不产生对人体致病的毒素。

一、小儿假膜性肠炎的保健

小儿假膜性肠炎的保健

一、护理

1.对假膜性肠炎病例要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和环境消毒,防止通过房间、皮肤、医疗器械造成难辨性梭状芽孢杆菌的交叉感染。

2.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体育锻炼,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

二、保健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小儿假膜性肠炎的预防

本病预后往往相当严重,临床工作中应尽可能防止本病的发生,首先应注意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假膜性肠炎的发病率,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使用要有明确的目的,在取得预期的疗效之后应及时停药,要经常向医务人员介绍有关假膜性肠炎的发病动态,防止耐药菌株的滋长,外源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可能是医院内的交叉感染,有人从医院的地板,盥洗室的用具,以及护理假膜性肠炎病人的工作人员的手和粪便中检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或其芽孢,所以对假膜性肠炎病例要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和环境消毒,防止通过房间,皮肤,医疗器械造成难辨性梭状芽孢杆菌的交叉感染。

二、小儿假膜性肠炎的病因

是与抗生素相关的假膜性肠炎的重要发病原因,1935年由Hall等首先从婴儿的粪便中分离出来的细长的严格厌氧的革兰阳性杆菌,这种细菌是体内常驻细菌存在于正常人的肠道中。

在未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难辨性梭状芽孢杆菌数量仅占厌氧菌的2%~3%,细菌产生的毒素少,甚至不产生对人体致病的毒素。

人群中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的检出率为5%~13%,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菌互相制约,不能大量繁殖,也不会导致发病,长期使用大量抗生素,能抑制肠道内各类细菌的生长,不受抗生素影响的耐药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则迅速繁殖,大便中的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可高达厌氧菌的10%~20%,产生大量的外毒素,引起黏膜坏死,渗出性炎症伴假膜形成,在所有假膜性肠炎的大便中都几乎可找到这种外毒素,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至少产生四种物质,即毒素A(肠毒素),毒素B(细胞毒素),运动性影响因子和一种热敏感毒素,其中毒素A和B已经得到纯化,毒素A的分子量为50万,毒素B的分子量为36万,它们均由糖蛋白组成,对酸,碱敏感,耐醚不耐热,在50℃下30min两种毒素绝大部分被破坏,对胰酶,胰凝乳蛋白酶和细胞蛋白酶敏感,不被核糖核酸酶及脱氧核糖核酸酶分解,在pH4或pH10条件下,毒素B的毒性消失而毒素A的毒力不受影响。

三、小儿假膜性肠炎的症状

1.无症状感染型

大部分患儿为无症状感染型,但他们是重要的传染源。

2.单纯腹泻型

患儿无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稀便,3~4次/d,为黏液水样便,大便可有白细胞,潜血试验阳性,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肠黏膜轻度水肿,充血,无假膜,在停用广谱抗生素后不久,症状即可消失,无需特殊处理。

3.假膜性肠炎型

腹泻较重,每天10余次,大便呈蛋花汤样,有假膜及血便,患儿除表现腹泻外常有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腹痛,恶心,厌食,腹痛常于腹泻后缓解,病情重者可表现为脱水,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大便中有大量白细胞,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病变结肠与直肠黏膜上有大量散在的,斑块状黄色凸起的假膜,直径2~10mm,称为假膜性结节。

4.暴发型结肠炎型

腹泻每天可多达20余次,量多,奇臭,常有血便,假膜呈大片或管状,伴有发热,腹痛,腹胀,呕吐;危重者可高热,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甚至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DIC,肠穿孔等,此型预后较差,对这一型患儿应尽量避免结肠镜检查,以免引起肠穿孔,大手术。

四、小儿假膜性肠炎的检查

1.粪便常规:将粪便涂片镜检,若发现革兰阳性杆菌及其芽孢将对临床判断很有帮助,随后可进行分阶段细菌培养,检查有无大量革兰阳性菌。

2.细菌学检查:90%的病例在发病时粪便中可培养到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送检时为了减少与空气的接触,必须采取至少多于容器容量的新鲜粪便,连同容器送检验,取CCFA专用培养基(由环丝氨酸,噻吩甲氧头孢霉素,果糖和蛋白质琼脂组成)接种,在厌氧条件下有选择性的分离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若菌落呈扁平,边缘不规则,粗糙状,革兰染色为阳性杆菌即可作出诊断。

3.细胞毒素的毒性实验:稀释的大便或细菌培养滤液,对组织培养细胞(HELA)有特异性的细胞病理效应,这种效应可被污泥梭状芽孢杆菌的抗毒素中和,从而证实难辨芽孢杆菌为产毒菌株。

4.毒素A的检测:可以用对流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乳胶凝集实验,单克隆抗体方法等检查毒素A。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