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幼儿保健

小儿胃肠感冒是怎么一回事 如何保障小儿肠胃健康胃肠感冒的病因

导读:对于患胃肠型感冒的宝贝,除了应服用治疗感冒的药物外,还应同时服用一些消食导滞的解表的中药,如藿香正气丸、加味保和丸、珠珀猴枣散等。

一、如何应对小儿胃肠感冒

胃肠型感冒,中医称为感冒夹滞,它除了感冒的常见症状外,还可表现为腹胀、不思饮食以及呕吐等胃肠症状。由于小儿的胃肠功能还未发育成熟,因此宝宝会经常患胃肠型感冒。

居家治疗对策

1.对于患胃肠型感冒的宝贝,除了应服用治疗感冒的药物外,还应同时服用一些消食导滞的解表的中药,如藿香正气丸、加味保和丸、珠珀猴散等。

2.如果宝宝腹胀腹痛、呕吐严重,可先服用四磨汤口服液止吐消食,大约半小时后再服用其他药物,这样效果会更好。

3.由于感冒引起胃肠道消化酶分泌紊乱,消化功能减退,胃肠痉挛,所以宝宝会发生腹痛、呕吐,可给宝宝服用活菌制剂,有益于宝宝的胃肠道建立正常菌群。

居家护理对策

 1.胃肠型感冒居家护理很重要,妈咪应注意保持居室内的新鲜空气,遇有气候变化及时为宝贝增减衣服。

 2.如果宝宝服用退热药后出汗多,每次出汗后应及时将湿衣服换下,以免再次着凉,加重病情。

 3.发热期间多给宝宝饮开水,食易消化食物,口味清淡为宜,忌食辛辣、冷饮、油腻、油炸食品。

 4.患病期间宝贝食欲减退,这是正常反应,妈咪不要着急,更不可勉为其难强迫进食,应该让孩子的胃肠道有一个休息时间,会有利于身体尽快康复。

5.如果宝贝舌苔发黄,嘴里有酸臭味,提示体内存有食火。妈咪一定要控制油腻食物,并可给宝贝服用化食丸、山楂丸,以清热导滞。

6.一旦宝贝呕吐,妈咪不要慌乱,要让宝贝取侧卧位,对于较大的宝贝可采取俯卧位,这样有利于呕吐物流出,保持气道通畅,避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7.发烧38.5℃以上或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宝宝,一定要及时服用退热药,或采取物理降温的措施,以防高热惊风。

8.家庭成员或托幼机构发生感冒,最好不要和孩子亲密接触。如果不能隔离应佩戴口罩,以免传染给孩子。在疾病没有彻底恢复之前,不要急于送幼儿园,以保护其他儿童。

二、胃肠感冒的病因

胃肠性感冒主要是由一种叫"柯萨奇"的病毒引起的,同时伴有细菌性混合感染。胃肠性感冒在医学上又称"呕吐性上感",它的发病症状主要是:胃胀、腹痛、呕吐、腹泻,一天排便多次,身体感觉乏力,严重时会导致肌体脱水、体内电解质紊乱,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这时如果以止泻药物进行治疗,不但不会缓解病情,还会延误病情。

胃肠性感冒的发病诱因主要是来自外部刺激等因素,天气冷暖变化时发生较多。这是由于冷空气对肠胃刺激,再加上生活习惯不正常,不良饮食等。胃肠性感冒和胃肠炎不一样,主要区别在于,急性胃肠炎病人以前常有不洁饮食史,恶心、呕吐较为剧烈,呕吐物常有刺激性气味,但一般没有发热症状。而许多人在胃肠性感冒发病的起初,往往把它误当作急性胃肠炎来治疗。

预防胃肠性感冒其实很简单:多喝水,最好不要用冷藏的饮,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做到居住的房间空气流通,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医学专家忠告胃肠性感冒患者"感冒就怕入脏腑",如果病毒影响到肝肾等脏器,会增加肝肾的负担,如果病毒侵入心脏、大脑,则会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脑炎等其他疾病。因此,当症状加重时,要及时就医,以免贻误治疗,引起其他并发症。

三、幼儿的肠胃道发展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肠胃疾病几乎是每个小孩都会有的问题,当父母听到孩子说"肚子痛痛的……",并且出现哭闹反应等,往往因为小朋友的语言表达不佳,导致爸妈摸不清头绪无法分辨孩子的实际状况,可能因此延误就医时机,招致更严重的疾病后果。

其实家长只要有正确的观念,照顾孩子做好平时的肠胃保健,就能预防肠胃病痛上身,替孩子打造一个健康的未来。

幼儿的肠胃道发展

孩子的肠胃道属于渐进式发展,必须等到出生后才会逐渐发育完整,因为新生儿的肠胃系统尚未成熟,如果爸妈给予孩子不适当的食物,就会造成宝宝的肠胃不适,导致吸收和消化不良,容易有腹泻的情况产生,对此爸妈在照顾幼儿的肠胃上,大致可以区分为4个月前以及4个月到3岁的两阶段肠胃道照护。

0~4个月婴儿

在新生儿的肠胃构造上,其实和一般成人的肠胃构造并无太大差异,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肠胃中的消化酵素,是在出生4个月后才会开始逐渐发展,因此对出生4个月大前的宝宝而言,喝母乳是最好吸收和消化的营养来源,当出现母乳不足的情况下,才建议使用配方奶。

新生儿常见的肠胃问题为胃食道逆流,例如孩子哭闹时腹部压力增加,会导致产生胃食道逆流的情形,由于婴幼儿的食道位置大部分在胸腔内,不像成人的食道有部分是在腹部,因此当腹部的压力增加时,幼儿的食道没有受到压力挤压,相对来说就容易喷发出食物。

4个月~3岁婴幼儿

出生4个月后的婴儿,肠胃系统开始逐渐成熟,并增加消化酵素的分泌,可以分解大分子食物,例如脂肪、蛋白质、醣类等,帮助肠胃吸收营养,约莫到2、3岁时,肠胃功能大致就发育完全。

此阶段的幼儿肠胃照护,主要是喂食的问题,有些家长让孩子太晚尝试副食品,会导致孩子在吃半固体的食物时,譬如十倍粥、果泥等,出现适应不良的腹泻情况。

4个月大的宝宝可开始尝试副食品,等到1岁左右的幼儿就能食用和大人相同的食物,但要注意剪短或切小块一点,避免不慎噎到。

随着宝宝的发育,在料理时可以从液体、食物泥、半固体、进展到固体,让宝宝逐渐适应。在咀嚼方面,就算还没长牙齿,宝宝还是会用牙龈来练习咀嚼,千万不要以为还没长牙就没有咀嚼的能力。

四、呵护宝贝肠胃健康

面对不善于表达感觉的宝宝,爸妈要如何观察出孩子的肠胃道不适?可以从三个面向察觉幼儿的肠胃是否出现问题,第一个是吃饭有没有胃口,其次是体重是否有增加,最后则是有无呕吐或腹泻的状况发生。

急性肠胃炎时,如果有腹泻,应该减少油腻或是甜食的摄取,如果有呕吐,则要避免奶制品、豆类等容易引起胀气的食物。

肠胃保健观念

小朋友的健康,向来是父母最关心的重点,孩子要吃得好、长得高,需要仰赖健康的肠胃系统,从日常生活中,家长就应具备良好的观念,才不会因为一时的疏忽而酿成大祸。

孩子时常有便祕的情形?

看见孩子脸红气喘的用力上厕所模样,有些父母可能会认为孩子有便秘的倾向,想大却大不出来。然而大多数孩子却是因为害怕疼痛而不敢大便,所以狰狞的表情其实是在憋便,错误的认知会影响父母的判断,也就无法顺利协助孩子的排便问题。

益生菌保健肠胃道?

答案是可以的。如果服用益生菌对于身体有明显效益,是可以做为保健食品使用,但是叶胜雄医师提醒,家长不能自作聪明将益生菌当作治疗过敏的处方,孩子的肠胃道若有任何不适症状,应该要寻求医生的帮助,才是正确的保健观念。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