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老人养生

老年人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老年人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导读:随着年龄的增长,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随之增长,65岁以上的男性,75%有前列腺增生引起梗阻和膀胱排不净,这时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同时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尿潴留等症状。

一、老年人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1.心理护理:认真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保持着良好的心理状态。针对病情,对病人进行充分的宣教,解除患者心理恐惧和失望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前列腺增生患者:对前列腺增生患者要早期治疗,以减少此类感染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随之增长,65岁以上的男性,75%有前列腺增生引起梗阻和膀胱排不净,这时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同时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尿潴留等症状。只有早期诊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积极治疗,才能更好地改善症状。工作中,我们向病人解释前列腺增生的治疗过程、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尿路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使患者认识到及早治疗的重要性。

3.尿路结石:尿路结石是发生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尿路结石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尿路梗阻,有利于细菌的繁殖生长,引起尿路感染,严重者引起肾积水、肾功能衰竭。有泌尿系统结石症状者,除及早治疗外,平时要多饮水,可根据身体状况做一些弹跳运动,有利于小的结石排出体外。

4.糖尿病:女性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糖尿病为首要因素。除积极配合医护对糖尿病情控制外,还要做到:重视预防工作,注意做好个人卫生,特别是外阴部的清洁卫生;密切观察糖尿病患者有无泌尿系感染的迹象,及时做尿培养和药敏试验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糖尿病患者定期做尿常规,对尿中白细胞超标的,应警惕尿路感染;为预防感染的发生,糖尿病患者除必要时不可导尿。

5.留置尿管病人: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认真做好护理,做好膀胱冲洗和集尿袋更换工作。教会病人定时放尿,引流袋位置不能高于膀胱位置,嘱病人多饮水,保持会阴部及周围皮肤清洁防止逆行感染。

6.长期卧床病人:除做好生活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防止床单位不洁引起上行感染,做好解释工作,加强皮肤会阴部护理,定期检查尿常规,及早诊断和治疗。

7.对手术后病人: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健康宣教,指导病人适当锻炼,加强营养摄入,增强抗病能力,杜绝尿路感染的发生。

二、老年人尿路感染的症状是什么

以非特导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增生性前列腺炎较多。症状有腰痛、尿急、尿频、发热。急性期高热伴寒战、白细胞增高,早期常因尿路症状不明显而误诊。慢性期可出现疲倦、背痛、贫血、高血压、脓尿、蛋白尿。随个体表现不同,但逐步进展均可影响肾功能。膀胱炎除膀胱刺激症状,老年人多见血尿。

(一)尿道刺激症状不典型

除急性下泌尿系感染患者外,老年人泌尿系感染患者大多数没有单行的尿频、尿急、尿痛等尿道刺激症状,所以仅凭泌尿道刺激症状很难及时发现老年人尿道感染。无泌尿系感染的老年人也可出现尿频、尿失禁等症状,而诊断为泌尿系感染的老年患者中只有约1/3左右有较典型的急性尿道刺激症状。

(二)无症状除和非特异性症状增多

无症状是指没有排尿困难、尿频、尿痛、新近尿失禁、发烧等症状,血液检查白细胞升高也不明显,但尿液标本有105/ml的菌落。这一方面是由于老年人机体免疫能力低下,对感染的反应差,另一方面多是由于老年人经常存在多种疾病,其他疾病的症状可能会掩盖泌尿系感染的全身及局部症状。

(三)反复发作脓、菌尿检出率低

老年人由于泌尿道的局部及全身的免疫能力减退,老年男性存在不同成为的排尿不畅,这些都使老年人的泌尿系感染多有反复发作。脓尿有助于尿路感染的诊断,但由于易致白细胞解体的低渗尿和分解尿素成为氨的变形杆菌和葡萄球菌所致泌尿系感染在老年人多见,使脓尿、菌尿检查率低。尿液中的细菌能将硝酸盐转变成亚硝酸盐,测定尿中的亚硝酸盐可提供一种快速的半定量细菌检测方法。该实验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缺点是无法确定细菌的种类。

老年人尿路感染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和尿液化验结果。但老年人的尿液化验结果往往和症状不一致,综合分析判断才能不至于误诊漏诊,对于反复发作的泌尿系感染则要查明有无原发疾病的存在。

三、老年人尿路感染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一)自身免疫能力减退

1、全身因素

防御功能逐渐衰弱:正常人的尿路对外来细菌等的入侵有较好的防御能力。尿液流出可把病菌;中出体外:尿液中一些高浓度物质如尿素,以及尿路中的酸性环境等均有抑制细菌生长的功能。对于老年人来说,尿路的防御机制发生了变化:

①随着年龄增大,膀胱收缩无力,排尿反射逐渐减弱,排尿后膀胱内仍有较多尿液,甚至出现尿潴留。

②60岁以上的男性常伴有前列腺增生或肥大,老年女性易得膀胱颈梗阻,加之老年人易患尿路结石等病,这些均可导致排尿不畅,有时还需要导尿,由此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有人统计,青年人导一次尿感染率只有1%,而老年人导一次尿可高达5%—10%。

③老年人的肾脏和泌尿道发生退行性病变,局部粘膜抵抗力低下。

④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对各种细菌的抵抗力也随之下降。由于上述变化,老年人患了尿路感染,就不易治愈或反复发作。

2.急性发作治疗不彻底

老年人由于抵抗力较弱,需要有足量敏感的抗生素来治疗。但不少老年患者常常由于医疗费用、就诊不方便等因素,而不能完成全疗程,或不能按医生要求到医院随访,以致造成治疗不彻底。

(二)诱发因素增多

1、全身因素

老年人常患有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骨折、肿瘤、外伤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经常长期卧床及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都可以使尿路感染的机会增多。

2、局部因素

老年患者因为前列腺疾病、膀胱肿瘤、泌尿系结石、膀胱颈硬化以及女性子宫脱垂等因素均使膀胱输尿管排出不畅,尿反流增加,加上排尿功能紊乱而易泌尿系感染。细菌在引流不畅的的膀胱尿液中增殖极快,其中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为老年黏性复发性泌尿系感染的最常见原因。

3、医源性因素

老年人因为前列腺增生,脑血管意外及泌尿系肿瘤等疾病需要进行多种尿道操作,如导尿、尿道手术、膀胱镜检查,尤其是留置导尿管和膀胱造瘘术后更容易造成局部损伤和病菌的侵入,使老年人医院内获得性泌尿系感染的机率明显增高,老年人其他系统感染因长期相对大剂量的使用广谱抗生素使部分患者可发生泌尿系的霉菌感染。

(三)常见致病菌各有不同

泌尿系感染多是由需氧菌所引起,厌氧菌仅出现无直肠膀胱瘘或其他泌尿道和肠道异常沟通的病人。年轻人特别是女性的泌尿系感染的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老年人泌尿系感染大肠杆菌所占的比例明显。而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肠球菌以及其他革兰阳性菌、霉菌、衣原体的感染率也逐渐增高,这是由于老年人的泌尿系感染多为慢性、反复发作及院内或社区内获得性感染所致,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所致的尿路感染也在不断增多。

四、老年人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一)控制原发病,去除诱因

老年人泌尿系感染原因复杂,耐药菌多,条件致病菌多,复发率高,应积极控制原发病,去除诱发因素特别是老年男性的尿路梗阻。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应积极处理。老年女性患者局部使用雌激素可以恢复绝经前的下尿道生理状态,阴道pH值和菌群关系,另外也应尽量减少老年人诊疗时泌尿道内操作,如采用套尿管代替留置导尿,注意局部清洁,经常更换导尿管、床垫等。

(二)合理使用抗生素

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肾脏功能减退,在使用抗生素时应尽量避免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检测肾功能,尤其是在长期使用时应根据肾脏功能来调整剂量,既要避免蓄积中毒又要达到治疗目的。抗生素的选用应尽可能根据尿液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强调短程、高效控制感染。对有发热者应静脉给药,尽力争取早期控制感染,而对那些慢性反复发作的感染则可在控制急性发作后长期小剂量交替、间歇使用抗生素以巩固疗效,如诺氟沙星0.2g,3/d,连用5—7d后可减为0.2g为,每晚睡前服用1次,也可每周连服3晚,10—14/后更换药物,连用3—6个月,对于有多次尿路感染发作史及术后发生尿路感染有高度危险时,在尿道操作前应预防用药。

(三)抗菌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最好先作细菌培养。当出现排尿不适,疑有尿路感染发作时,应先保留尿标本(作细菌培养用)后再服药,如先擅自服药再留尿标本,则细菌受抑不易生长,容易造成“假阴性”。

2、治疗时间要足够。一般治疗尿路感染的时间为10—14天。当病情反复发作,或病情较重时,抗菌治疗时间应适当延长。一般在症状消失、尿中白细胞正常、尿细菌培养阴性5—7天后停药。少数情况下,经2—4星期的治疗仍不足以缓解症状时,可采用长程抗菌疗法。

3、要坚持停药后的随访。患者在停药后的第1、2、4、6星期,复查尿白细胞和尿细菌培养。如多次结果均为阴性,可以认为该病已经治愈。如果再次有尿白细胞增多和尿细菌培养阳性,则应重新给予抗菌治疗。如反复发作,可采用长程抑菌疗法。其目的不是完全杀灭细菌,而是抑制细菌生长,使尿中细菌数控制在较低水平而不会引起复发。

 (四)适当调节尿液酸度

老年人肾脏功能减退不仅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减低,肾小管的泌酸功能也减退,使得尿液hH值上升,不利于抑制细菌生长,可以适当使用药物降低尿液的pH值,发挥酸性尿的抗菌作用,对于在酸性环境下才能发挥最大抗菌效能的抗生素也可增加抗生素的药效。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