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肝炎是否传染如何正确预防传染性肝炎

导读:另外缺乏维生素、电解质紊乱及肝细胞破坏引起血中胆碱酯酶减少,影响神经、肌肉正常功能,从而出现说不出的全身乏力。

一、肝炎的主要症状

 (1)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这是大多数肝炎病人都有的症状,尤其是黄疽型肝炎病人表现更严重。肝脏是入体内最大的“化工厂”,参与人体内的一切代谢过程。其中分泌胆汁是重要功能之一,胆汁中的胆盐对脂肪的吸收消化起着重要作用。患肝炎后,因肝炎病毒诱发肝细胞大量破坏,分泌胆汁的功能减低,从而影响脂肪的消化,故而厌油食,患肝炎时胃肠道充血、水肿,蠕动减弱,胃肠功能紊乱,也影响食物消化与吸收,加之代谢产物不能由肝脏来解毒,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故导致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急性病毒性肝炎产生食欲减退等症状。

(2)疲乏无力:这是肝炎病人发病的早期表现之-。病人往往说不清楚何时起病,其表现也不相同,轻者不爱活动,重者卧床不起,连洗脸、吃饭都不爱做。尽管经充分休息,疲劳感仍不能消除,严重者好像四肢与身体分离似的。其原因是由于病人食欲不振,消化吸收障碍,导致人体能量不足;其次是由于病毒导致肝细胞破坏,使肝脏制造和储存糖原减少;另外缺乏维生素、电解质紊乱及肝细胞破坏引起血中胆碱酯酶减少,影响神经、肌肉正常功能,从而出现说不出的全身乏力。

(3)巩膜或皮肤黄染,或出现“三黄”症状:黄疸型肝炎病人都有尿黄的症状。初起尿色淡黄,逐日加深,浓如茶色或豆油状;继而皮肤及巩膜发黄。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红细胞寿命是120天,被破坏的红细胞会放出血红蛋白,经过一系列的分解代谢,变成黄色物质叫胆红素。由于肝炎病毒导致肝细胞破坏,影响胆红素的代谢,使胆红素进入血液增多,经尿液排出体外较平时增加,故尿色加深。尿的颜色越黄,说明肝细胞破坏越重,病情好转尿色逐渐恢复正常。

 (4)发热:急性黄疽型肝炎早期常有发热,多在37.5-38.5摄氏度,高热者少见,一般持续3-5天,而无黄疽型肝炎者发热远远低于黄疽型肝炎者。许多病人发热还伴有周身不适、食欲减退,误认为得了感冒。为数不少的黄疽型肝炎病人,往往在医院门诊按感冒治疗,3-5天后待黄疽出现才被确诊,这是缺乏对肝炎发热症状认识的缘故。发热的原因,可能是肝细胞坏死、肝功能障碍、解毒排泄功能减低或病毒血症所引起。

 (5)出现肝区隐痛、肝区肿涨:肝炎病人常常诉说肝区痛,涉及右上腹或右背部,疼痛程度不一,有的胀痛、钝痛或针刺样痛,活动时加剧,且时间不一;有时左侧卧位时疼痛减轻。其原因是由于肝炎病毒引起肝脏肿大,使肝被膜张力增大;炎症波及肝脏韧带及其周围的纽织;另外患肝炎时病毒也常常累及胆囊及胆道系统,引起胆囊〕迎道及其周围的炎症。也有病人初患病时无肝区痛,一且确诊肝炎后,常常诉说肝区不适及肝区痛,这可能是精神因素的关系。对持续疼痛长期不缓解者,应认真检查以排除其他原因。

(6)少数重型肝出现蜘蛛痣和肝掌症状:蜘蛛痣是一种特殊的毛细血管扩张症。它多出现于面部、颈部及胸部,亦有其他部位出现者。表现为中心部直径2mm以下的圆形小血管瘤,向四周伸出许多毛细血管,且有分支,看上去恰似一个红色的蜘蛛趴在皮肤上。若用铅笔尖压迫中心部,蜘蛛痣就会消失,因为蜘蛛痣的血流方向是从中心点流向周围毛细血管分支,若中心部受压则血流阻断,蜘蛛痣因缺血而消失。肝掌是指在大拇指和小指的根部的大小鱼际处皮肤出现了片状充血,或是红色斑点、斑块,加压后变成苍白色。这种与正常人不同的手掌称为肝掌。肝硬变病人中,大部分易合并肝掌。肝掌的主要外观表现为:双手手掌两侧的大、小鱼际和指尖掌面呈粉红色斑点和斑块,色如朱砂,加压后即变成苍白色,解除压迫后又呈红色,掌心颜色正常,如果留意观察的话,可看见大量扩展连片的点片状小动脉,有的情况下不仅手掌有,脚底也有。肝掌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7)少数重型肝炎病例可见腹胀、少尿、出血倾向。

二、肝炎分几大类型

肝炎疾病分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我们来一一分析了解。

 一、甲型肝炎。是一种消化道传播的肝炎,其特点是起病急,起病前多有发热、全身无力、消化道症状明显、食欲下降、恶心、腻油、可伴有腹泻,继之出现尿黄、皮肤巩膜黄染、呕吐、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常见症状有肝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肝脏门管区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增生。

 二、乙型肝炎。患者感到体力不支,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其原因可能是肝功能受损,进食减少,食物消化嘲收障碍,营养物质摄人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炎症,消耗增加,已摄人的物质因肝功能受损,不能充分代谢,满足机体的需要。第三个方面可能是乙肝引起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影响休息和睡眠,失眠、多梦等都可能与此有关。

三、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而引起,目前*者共用注射器而多见,丙型肝炎的潜伏期(输血后)30—83天,平均52.1天。患者可无症状地发展数年。慢性丙肝患者常有轻重不一的乏力,有时可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其次可表现为右上腹不适,患者常自诉右上腹有沉重感。其他一些症状包括恶心和关节痛,黄疸很少发生。值得注意的是症状的有无或其严重程度与肝脏病变的发展不成正比。

 四、丁型肝炎。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主要是输血和血制品,日常生活接触也有可能被传染。戊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比较不常见的肝炎.

 五、戊型肝炎。传染源为戊型肝炎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戊型肝炎病毒经口感染。患者常表现为食欲不振、厌油、呕吐、恶心、腹泻、乏力、易疲倦、肝区疼痛、尿黄等。

三、五种肝炎病毒是否都会传染

一、甲肝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

甲型肝炎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占各型病毒性肝炎之首。其流行情况与卫生状况密切相关。常呈周期性暴发流行,传染源是急性期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

甲型肝炎多为生活接触传播,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感染。即由病人的潜伏期或急性期粪便、血液中的甲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也可经苍蝇携带而传播。此外,人们饮食生活中食用生、半生海鲜、水产品、无证食品的日常饮食也是感染甲肝主要危险因素。

二、乙肝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又称HBV)引起的,HBV存在于乙肝病人的血液、汗液、唾液、月经、乳汁及泪液等分泌物中。

1、母婴垂直传播。是主要原因,也有少数为父婴传播者。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

 2、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

 3、医源性传播。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

4、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感染的可能。可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

 5、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传染。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具有一定传染性,它的传染性和乙肝患者相比相对较弱。

 三、丙肝

1.经输血和血液制品传播。在对献血员强制筛查抗-HCV以前,输血和血液制品使用是HCV传播的主要方式,现在仍有少数不发达地区存在不洁采血和不洁输血问题。

2.经皮暴露感染。这是目前最主要的经血传播方式,静脉*又是经皮暴露感染的最主要方式;此外,有些地区仍在使用非一次性的玻璃注射器和针头,构成了HCV传播的危险;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卫生用品也可能是HCV传播的方式之一;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

3.性传播。有多位性伴侣者以及男性同性恋者的HCV感染率高于长期单个性伴侣者,女性性伴被HCV感染的危险性是男性性伴的3倍。同时伴有性传播疾病者,HCV传播的危险性更高。

 4.母婴传播。感染丙肝病毒的母亲约有5-10%的机率将丙肝病毒传染给婴儿。目前,还没有报道证实母乳喂养可以传播丙肝,但如果乳头有出血时,要避免母乳喂养。分娩方式不影响HCV的传播。

 四、丁肝

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有缺陷的病毒,其生物周期的完成要依赖于乙型肝炎病毒的帮助,因此丁型肝炎不能单独存在,必须在HBV存在的条件下才能感染和引起疾病,由此,丁型肝炎与乙型肝炎以重叠感染或者同时感染的形式存在,其传播方式与乙型肝炎相似。

 五、戊肝

戊型病毒性肝炎既往称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大多数报道的暴发性流行都与饮用了被粪便污染的水有关。此外,还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和输入性传播。

四、怎么预防肝炎的方法

1.疫苗

肝炎能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目前已经正式使用的肝炎疫苗为甲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的疫苗。

①乙型疫苗在我国已经列入儿童计划免疫的内容之中,注射乙肝疫苗,能使孩子获得对乙型肝炎的免疫力,可以免受乙型肝炎的传染。

②甲型肝炎的疫苗这些年来也在逐步推广中,对预防甲型肝炎有较好的作用。

③丁型肝炎是继乙型肝炎后跟上来的肝炎,所以预防了乙型肝炎便也就预防了丁型肝炎。

 2.戒酒

戒酒是保肝的一大重要因素。

 3.限脂

可以通过控制饮食预防,如控制含糖类食品的摄入。另外还可以通过运动来消耗掉体内多余的脂肪。已经患了脂肪肝的人,如果能控制饮食、坚持体育锻炼,就能消耗体内热量,控制体重增长,而肥胖减轻之后,肝脏中的脂肪也会随之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无需药物治疗。

4.清洁

由于甲型肝炎与戊型肝炎是经消化道传染的,所以预防的方法主要是: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