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部位养生

细菌性肺炎用什么药 细菌性肺炎的症状和体征

导读:院内感染,轻、中度可用哌拉西林,头胞唑林加庆大霉素,头胞呋辛,头胞羟唑或头胞噻肟、头胞唑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也可用优立新等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的抗生素。

一、细菌性肺炎用什么药

鼓励病人咳嗽、翻身,或拍背促进排痰。给于祛痰解痉药,必要时生理水10ml加α--糜蛋白酶5mg、地塞米松5mg及少量抗生素,雾化吸入2次/d。

病源菌未明确者,可按下列经验用药。

1.革兰阳性球菌,用青霉素,头孢唑啉,红霉素,复方新诺明。革兰阴性菌或混合感染可用头孢唑啉,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病情较重选用三代头孢菌素,b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复方新诺明。

2.院内感染,轻、中度可用哌拉西林,头胞唑林加庆大霉素,头胞呋辛,头胞羟唑或头胞噻肟、头胞唑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也可用优立新等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的抗生素。有误吸史或胸腹大手术者,应加用甲消唑或克林霉素。金葡菌感染可用苯唑西林、耐夫西林或万古霉素。长期用激素、抗菌素者应用三代头孢菌素、泰能、环丙沙星等加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合并霉菌感染加用氟康唑。病原菌确定后,应根据痰培养的药敏试验的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二、细菌性肺炎的症状和体征

1.症状

常有受寒、劳累等诱因或伴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等基础疾病。三分之一患者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多数起病较急。部分革兰阴性杆菌肺炎、老年人肺炎、医院内获得性肺炎起病隐匿。发热常见,多为持续高热,抗生素治疗后热型可不典型。咳嗽、咳痰甚多,早期为干咳,渐有咳痰,痰量多少不一。痰液多呈脓性,金葡菌肺炎较典型的痰为黄色脓性或脓血性痰,肺炎链球菌肺炎为铁锈色痰,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为砖红色黏冻样痰,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呈淡绿色痰,厌氧菌感染痰常伴臭味。抗菌治疗后发展至上述典型的痰液表现已不多见。咯血少见。部分有胸痛,累及胸膜时则呈针刺样痛。下叶肺炎刺激膈胸膜,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腹部,后者易误诊为急腹症。全身症状有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少数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重症患者可有嗜睡、意识障碍、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

2.体征

患者呈急性病容,呼吸浅速,部分有鼻翼搧动。常有不同程度的发绀和心动过速。少数可出现休克(在24小时内血压骤降至90/60mmHg以下甚至测不出,伴烦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少尿、心动过速和心音减弱等),多见于老年人。肺炎链球菌肺炎常伴口唇单纯疱疹,早期胸部体征可无异常发现或仅有少量湿啰音。随疾病发展,渐出现典型体征。单侧肺炎可有患侧呼吸运动减弱、叩诊音浊、呼吸音降低和湿性啰音。实变体征常提示为细菌性感染。老年人肺炎、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继发肺炎,多同时累及双侧,查体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

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多有升高。老年体弱者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但中性粒百分比仍高。肺部炎症显著但白细胞计数不增高常提示病情严重。动脉血氧分压常显示下降。

三、细菌性肺炎如何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最常见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型改变,通常无助于肺炎病原的确定,但某些特征对诊断可有所提示,如肺叶实变、空洞形成或较大量胸腔积液多见于细菌性肺炎。葡萄球菌肺炎可引起明显的肺组织坏死、肺气囊、肺脓肿和脓胸。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常呈下叶支气管肺炎型,易形成多发性小脓腔。

2.细菌学检查

痰或胸水涂片检查,培养致病菌及抗生素敏感试验。连续2、3次为同一细菌生长,致病菌的可能性大。仅一次阳性或多次为不同细菌生长,则可靠性差。细菌浓度≥107CFU/ml为致病菌,105~107CFU/ml为可疑,<105CFU/ml多为污染菌。

3.血液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一般均增高,可有核左移,年老体弱或严重病例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

4.免疫学检查

用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流免疫电泳等方法检测血清病原菌的抗原或抗体,有助于支原体感染和军团菌感染的诊断。聚合酶链反应对病毒的检测有一定的意义。

5.其他检查

必要时行血气分析,肝、肾功能以及血清电解质等相关检查。

四、细菌性肺炎应该怎样治疗

抗菌治疗是决定细菌性肺炎预后的关键。

抗感染治疗3~5天后,病情仍无改善甚或恶化,应调换抗感染药物。已有病原检查结果时,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药物。无病原学资料可依,则应重新审视肺炎的可能病原,进行新一轮的经验性治疗。轻、中度肺炎总疗程可于症状控制如体温转为正常后3~7天结束;病情较重者为1~2周;金葡菌肺炎、免疫抑制患者肺炎,疗程宜适当延长;吸入性肺炎或肺脓肿,总疗程须数周至数月。

其他治疗应根据病情选用,如吸氧、止咳化痰、输液与抗休克等。

1.一般性治疗

卧床休息,进易消化富蛋白质、电解质,维生素食物,注意水分的补充。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给解热药物。

2.促进排痰

鼓励患者咳嗽、翻身,或拍背促进排痰。给予祛痰解痉药,必要时生理盐水雾化吸入。

3.抗生素的应用

根据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可能的病原体感染情况,根据指南推荐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4.免疫治疗

免疫球蛋白、转移因子、胸腺肽等免疫调节剂可辅助治疗,有一定帮助。

5.并发症治疗

合并呼吸衰竭给予氧疗及呼吸支持。有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害者给予相应治疗。脓胸应予引流或外科处理。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