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幼儿保健

小孩轻微脑炎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症状有 哪些

导读:实验室检查,如脑脊液、脑电图、诱发电位、头颅ct及mri等常有一定改变,可与非器质性的精神病如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鉴别。

一、新生儿脑膜炎表现症状

新生儿脑膜炎的早期表现:不吃奶、吸奶无力、呕吐、多睡、不停地吵闹,当换尿布提起双下肢时会突然尖叫、惊哭、双眼发直、挤眼、歪嘴、吐沫,面部肌肉不对称抽动,某一侧肢体突然抽动或活动差,发热,前囟门膨出。

前囟门是观察新生儿颅内疾病的窗口。新生儿主要解剖特点是前囟门尚未闭合,头颅各骨缝愈合不牢。前囟门也叫大囟门,位于头顶两块顶骨和两块额骨之间呈四边形,正常为2.5厘米x2.5厘米大小,平坦,略凹于骨缝边。而患脑膜炎的新生儿则前囟门明显增大且饱满,高凸出骨边,愈合不牢的各骨缝也会裂开,缝变大,这是由于颅内压力增高所致,有缓冲的余地,

所以早期症状表现不很明显,细心观察,才能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新生儿脑膜炎的诱因:如身上有小脓点,皮肤有破溃史,如口腔黏膜受到大的人为擦挫伤,如大人用口嚼食物喂无母乳的婴儿引起腹泻,久治不愈,失衡的肠道菌群进入血液到达脑膜也会引起脑膜炎;还有,新生儿头皮有血肿,用针刺破抽放血液而感染成脑膜炎等等各种诱因。

二、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精神障碍型

这类患儿主要表现为情感障碍(情感淡漠、抑郁、欣快、恐惧)、智能障碍(理解力、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联想能力等减退)、思维障碍(缄默、多语、言语零乱、妄想)及行为障碍(动作减少或增多、冲动、木僵状态)等。精神障碍多与意识障碍(谵妄、错乱、意识模糊)并存。根据患者的主要精神症状可分为类紧张综合征、类精神分裂症、类痴呆综合征等亚型。在疾病的进展期中,精神障碍的表现常有变化,如从精神运动兴奋转为精神运动抑制。一般在病程中均可检出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阳性锥体束征等。实验室检查,如脑脊液、脑电图、诱发电位、头颅ct及mri等常有一定改变,可与非器质性的精神病如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鉴别。

2.昏迷型

患儿发病后迅速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昏迷或意识障碍。两侧大脑半球损害者,强表现为去皮质状态和睁眼昏迷;上脑干受损时出现去大脑强直;基底节受损进可出现震颤、舞蹈样作等锥体外系不自主运动;锥体束受损时出现偏瘫或双侧偏瘫。患者可因昏迷而并发肺炎,尿路感染等。昏迷持续时间不等,在意识障碍好转的过程中可出现精神异常。清醒后可残留一定的神经精神后遗症。

 3.类脑瘤型

患儿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及压迫症状,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瘫痪、部分性运动性癫痫发作等,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这些虽然拟似颅内占位病变的症状,但起病急,病情迅速加重,从起病至症状顶点短者仅数小时,多数均在一个月内;颅内压急剧增高,部分患者可迅速出现颅内压增高危象;头颅ct和mri检查均可见弥散性脑水肿和脑软化区等,均有助与脑瘤鉴别,但确诊有时需依赖开颅探查或立体定向钻孔穿刺进行脑组织活检。

4.癫痫型

患儿的临床表现与癫痫非常相似,但是在发病前无癫痫病史。常见的发作类型有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及其连续状态,部分性运动发作、复合性部分性发作或混合性发作。本型患者起病后均以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有些患者在癫痫发作前可有发热、头痛、头昏、呕吐、主动活动减少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弥散性异常,脑脊液检查轻度异常或正常,ct及mri可见弥散性脑水肿,单个或多个灶性病变等,为症状性癫痫的诊断提供了依据;散发性脑炎的其它表现有助本病的临床诊断。

5.局限型

患儿的病变位于大脑的某一局部,或者位于小脑或脑干。主要临床表现为偏瘫、单瘫、交叉性瘫、四肢瘫、运动性共济失调、锥体外系不自主运动、颅神经损害等等。根据起病缓急、疾病发展过程、脑脊液检查、ct或mri以及对试验治疗的反应与脑血管病、脑瘤、多发性硬化症鉴别。

三、脑膜炎预防方法有哪些呢

(一)早期发现病人。就地隔离治疗。

(二)流行期间做好卫生宣传。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不要携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外出应戴口罩。

(三)药物预防:国内仍采用磺胺药。密切接触者可用碘胺嘧啶(sd)。成人2g/日。分2次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连服3日;小儿每日为100mg/kg。在流脑流行时。凡具有:①发热伴头痛;②精神萎靡;③急性咽炎;④皮肤。口腔粘膜出血等四项中二项者。可给予足量全程的磺胺药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防止流行。国外采用利福平或二甲胺四环素进行预防。利福平每日600mg。连服5日。1~12岁儿童每日剂量为10mg/kg。

(四)菌苗预防: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a和c两群荚膜多糖菌苗。经超速离心提纯的a群多糖菌苗。保护率为94.9%。免疫后平均抗体滴度增加14.1倍。国内尚有用多糖菌苗作“应急”预防者。若1~2月份的流脑发病率大于10/10万。或发病率高于上一年同时期时。即可在人群中进行预防接种。

四、如何护理病毒性脑炎患儿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也是导致小儿后遗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儿病毒性脑炎多由肠道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腮腺炎病毒引起,患儿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对于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做好正确的居家护理有利于促进患儿尽早康复。

l.发热的护理:病毒性脑炎常会引起患儿发热,家长要注意及时监测患儿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体温>38.5℃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静脉补液。

2.精神异常的护理:对于有精神异常的患儿,家长要向患儿介绍环境,以减轻其不安与焦虑。明确环境中可引起患儿坐立不安的刺激因素,可能的话,使患儿离开刺激源。纠正患儿的错误概念和定向力错误。如患儿有幻觉。询问幻觉的内容,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为患儿提供保护性的看护和日常生活的细心护理。

3.昏迷的护理:对于昏迷的患儿可取平卧位,一侧背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以便让分泌物排出;上半身可抬高20-30°,利于静脉回流,降低脑静脉窦压力,利于降低颅内压;每2小时翻身1次,轻拍背促痰排出,减少坠积性肺炎,动作宜轻柔;密切观察瞳孔及呼吸,防止因移动体位致脑疝形成和呼吸骤停。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如有痰液堵塞,立即气管插管吸痰,必要时作气管切开或使用人工呼吸机。对昏迷或吞咽困难的患儿,应尽早给予鼻饲,保证热卡供应;做好口腔护理;保持镇静,因任何躁动不安均能加重脑缺氧,可使用镇静剂。

4.瘫痪的护理:对于瘫痪的患儿,家长要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增强患儿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卧床期间协助患儿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使家长掌握协助患儿翻身及皮肤护理的方法。适当使用气圈、气垫等,预防褥疮。保持瘫痪肢体于功能位置。病情稳定后,及早督促患儿进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功能锻炼,活动时要循序渐进,加强保护措施,防碰伤。在每次改变锻炼方式时给予指导、帮助和正面鼓励。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