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小孩5岁后还尿床不能寄望于自愈

导读:阳阳的奶奶说,平时都是自己带孙子的,孙子一般晚上会睡得很实,不会起夜,早晨起来之后就会发现床单湿了,基本上每天都是如此。

篇一:小儿遗尿试试这些方法

6岁半的阳阳一直有尿床的毛病,一开始因为年纪小,家里人都没有把尿床当回事,但随着阳阳逐渐长大,都快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尿床一直没能改掉。家长试了很多方法,都不能够完全治愈,所以来到医院就诊。接诊的陆瑾主任说,这是属于小儿遗尿。

阳阳的奶奶说,平时都是自己带孙子的,孙子一般晚上会睡得很实,不会起夜,早晨起来之后就会发现床单湿了,基本上每天都是如此。现在快读小学了,尿床的毛病还是不见好,这让爸爸妈妈感到很焦急。阳阳奶奶说,在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治疗5次后,昨天晚上,阳阳居然自己醒来两次,跟奶奶说,他想上厕所。

陆瑾主任介绍,遗尿症属于中医“遗溺”的范畴,其文献记载最早见于《素问·宣明五气篇》首提遗溺的病名,并阐述了其发病机理“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尤其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所以遗尿的发病机制虽主要在膀胱失于约束,所以将其主要病因归为肾气不固、脾肺气虚、肝经湿热。

小儿遗尿症俗称“尿床”,是儿童时期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在已达到应控制排尿年龄,一般是指大于5岁,而入睡后仍有不自主的排尿,不伴有先天或后天性的尿道疾病。自幼遗尿并持续存在者称为原发性夜遗尿。小儿遗尿症多数未能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他们认为遗尿只是一种生理上排尿功能成熟的延迟,不需要就医治疗,随着年龄的增大会自愈,其实,这样会错失最佳的治疗时间。有些遗尿并不会自愈,有些晚上尿床的小孩是因为平时的营养不良,这种情况也需要及时地干预。另外,家长也要关注小孩晚上夜尿是否很多,有些是先天性糖尿病引起的症状,这样的小孩还会伴随着平日吃得比较多的症状。

陆瑾主任介绍,对于小儿遗尿的治疗,一般可以用如下方法治疗:

灸:生姜辛温无毒,升发宣散,去寒解表,调和营卫,通经活络,温胃止呕,理气止痛,姜艾结合施灸,发挥两者协同作用,有相得益彰之效。隔姜灸治疗小儿遗尿可发挥温补肾阳、补阳固脱之效。

穴位贴敷: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用,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选取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温补脾肾等作用的药物,如五倍子、益智仁、桑螵蛸、金樱子、远志等研末、生姜汁调糊,贴敷于患儿小腹部穴位,可调摄下焦、固肾止遗。

耳穴压豆:指在耳廓相应穴位上贴压王不留行籽,把王不留行籽粘在0.3cm×0.3cm正方形的医用橡皮膏上,选耳穴:膀胱、肾、脾、肺、心、神门、脑点后,压籽,嘱其监护人每日按压3次,每次按5分钟,睡前必按1次,每3日两耳交替压籽1次。耳穴按压既可培元益气、固摄下元,又达安神、醒脑、通调元神之效。

篇二:小孩5岁后还尿床不能寄望于自愈

核心提示:虽然遗尿症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儿童有自愈倾向,每年自愈率为10%-15%,但仍有相当部分儿童直到学龄期都无法缓解,甚至1%儿童会持续至成人,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

儿童从3岁开始,控制排尿的功能逐渐成熟,能在睡眠中感受到尿意而醒来排尿。而5岁以上仍在睡眠中尿床而自己不知道,每周2次并持续半年以上则称之为小儿遗尿症。部分家长对此不以为然:“孩子长大了,晚上尿床的习惯自然就会消失。”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小孩为何夜间遗尿?

一般而言,孩子在1岁或1岁半时,就开始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而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以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如果孩子到了5岁,在夜间睡觉时还有尿床的行为,那么家长就应该提高“警惕”,多加注意了。

小儿遗尿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夜遗尿症的原因较多:一是精神和行为问题,如与家庭分开,父母离异或死亡,此类多为间歇性或一过性;二是继发于膀胱或全身疾病,如尿路感染、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逼尿肌不稳定、尿道梗阻致逼尿肌过度收缩、输尿管异位开口、膀胱阴道瘘、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等。

大多数夜遗尿症属于原发性夜遗尿症,既无器质性疾病,又无情绪问题。目前原发性夜遗尿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大部分遗尿小孩有阳性家族史,父母双亲有遗尿史者,其子代发生率为77%;(2)睡眠觉醒障碍与神经系统发育延迟,大部分夜遗尿症小孩夜间睡眠过深,难以唤醒;(3)昼夜精氨酸抗利尿激素分泌节律的成熟障碍,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夜间尿量增多,尿渗透压降低,不能适应膀胱容量而导致遗尿。

小儿遗尿应该及时干预不能奢求自愈

部分家长对小孩子尿床并未重视,目前很多家长对于尿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尿床不是病,大了自然好”。

专家指出,事实并非如此,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虽然遗尿症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儿童有自愈倾向,每年自愈率为10%-15%,但仍有相当部分儿童直到学龄期都无法缓解,甚至1%儿童会持续至成人,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

儿童尿床的问题也需要分年龄层区别对待,5岁之前的儿童遗尿行为基本不会采用药物干预,而是通过生物行为进行干预。如果到了5岁以上,孩子依然有尿床的现象,就需要到医院的专病门诊接受治疗,早期治疗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康复。

对于夜遗尿症小孩,应强调生活指导、膀胱训练、唤醒治疗和药物等综合治疗。小孩白天勿过疲劳、傍晚不宜过度兴奋要排空尿;下午3点后少喝水,睡前少喝牛奶、汤等利尿饮食及水果,晚餐中勿过食蛋白质及类等。应注意有无便秘,对有便秘者应予治疗。注意心理支持治疗,以鼓励为主,无遗尿时进行表扬或奖励等。家长可以为小孩准备夜间叫醒器,当小孩尿湿后,感应器就会报警(蜂鸣型或振动型),唤醒小孩排出余尿,反复训练以期最终能使其感到尿意而醒来排尿。部分小孩要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

篇三:5岁以上儿童还尿床家长要警惕

小儿尿床不少见,但1%左右直到成人仍受尿床困扰,对身心造成巨大影响。在今天举行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遗尿中心成立1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专家呼吁家长们正确看待孩子尿床,并接受正规的治疗。

儿童从3岁开始,控制排尿的功能逐渐成熟,能在睡眠中感受到尿意而醒来排尿。而5岁以上仍在睡眠中尿床而自己不知道,每周2次并持续半年以上则称之为小儿遗尿症。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遗尿中心主任徐虹介绍,据国外统计,小儿遗尿症发病率高达10%,2000年,儿科医院对上海4000多名小学生的调查结果为1.5%。

徐虹说,造成发病率差异的原因之一是部分家长概念模糊,对孩子尿床并未重视,“目前很多家长对于尿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尿床不是病,大了自然好’”。徐虹指出,事实并非如此,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虽然遗尿症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儿童有自愈倾向,每年自愈率为10%-15%,但仍有相当部分儿童直到学龄期都无法缓解,甚至1%儿童会持续至成人,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

专家提示,5至12岁是小儿遗尿症高发期,父母需格外注意,一旦患病,可采取药物治疗、遗尿报警器、膀胱训练、中医药等方法治疗,治愈率在80%左右。同时,由于遗传因素对孩子尿床有一定影响,如有家族史,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手段引导孩子,比如晚上睡前少喝水,为孩子起夜营造好的环境,控制病情发展。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