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糖尿病 > 糖尿病常识

小儿糖尿病症状不明,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家长应警惕

导读:小儿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为主,引起空腹及餐后高血糖及尿糖。

篇一:小儿糖尿病症状不明,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家长应警惕

近年来,糖尿病越来越低龄化,这与儿童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家长总担心孩子长身体吃不好,给孩子吃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难以拒绝孩子对糖的渴望,爱给孩子吃各种糖果,这些行为都给小儿糖尿病埋下了隐患。

小儿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为主,引起空腹及餐后高血糖及尿糖。某些时候,原本不太爱吃饭的孩子,饭量突然变好,家长还以为孩子在身体,给孩子吃高能量的食物。直到小孩得了感冒,高烧不退、呕吐不止、昏迷不醒,到医院就诊后才知道小孩患上了糖尿病。

儿童早期糖尿病症状并不明显,需要家长对其的细心观察。那么儿童糖尿病有哪些症状呢?

1、多尿、小便频

有些大孩子,表现为已很多年不尿床,现在尿床又反复出现。

2、口渴

经常口渴,喝水量巨增,有时夜间也要起来喝水。

3、出现频繁腹痛和呕吐现象

这种情况很容易被误认为吃坏肚子而加重病情,家长要注意警醒,异常情况要带孩子到医院进行糖尿病检查。皮肤和阴部瘙痒或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有时与糖尿病并存。

4、食量大增,饥饿感增强

以前不吃的东西也拿来充饥。但体重减轻,消瘦明显,疲乏无力,精神萎靡。这一点容易被很多的家长忽视,以为是孩子学习压力大,劳累过度导致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体重应该连续稳定上升,但突然出现体重下降情况,家长要警惕。

5、伤口较难愈合

特别是伤口反复感染、渗出、久不愈合。需要注意的是,Ⅰ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之一就是病毒感染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

6、孩子不爱动,时常疲乏无力

孩子本来处于精力较为旺盛的生长发育期,应该多动,但突然老喜欢待在家里,不喜欢户外活动,精神委靡,有可能是糖尿病前兆。

小儿糖尿病症状不明显,常常被忽略误诊,家长要对孩子的生活习惯细心观察和了解,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去医院检查。但更重要的是,要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饮食习惯少食含有太多热量的食物。

篇二:法媒揭秘儿童糖尿病早期症状

糖尿病是由不同病因与发病机制,引起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功能障碍,以致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以高血糖为共同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儿童时期的糖尿病是指在14岁以下人群发生的糖尿病。根据不同的病因,儿童糖尿病的分类也多种多样。据法国《费加罗报》报道,法国每年约有2300名14岁以下儿童突发1型糖尿病,半数为紧急就医,但当儿童出现多饮多尿、呼吸困难、体重骤降等症状时,应考虑儿童糖尿病的可能性并及早采取措施。

新生儿罹患1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需每天注射胰岛素)的概率很低,在欧洲,30万个新生儿中仅有1名患病。而法国公共健康局在法国糖尿病协会年会上发表的研究报告称,法国每年罹患严重儿童糖尿病的14岁以下儿童约为2300人。

与此同时,法援助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协会(AJD)于2010年调查了150个儿科,发现由于缺少对儿童糖尿病早期症状的认识,患病儿童大都在病情危急时才就医。但儿童身体骤然恶化之前就已患病,且早期症状父母是可以观察到的,甚至可减少17%的年死亡率。

孩子体重骤降,父母需重视

现代医学尚未得知儿童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和破坏产生胰岛素(控制蛋白质、糖、脂肪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和贮存)的胰岛β细胞的原因。此外,糖分对人体来说十分宝贵,但血液循环中的高血糖含量不能持续太久,否则会损害动脉、神经和视网膜,而胰岛素参与调节糖代谢,控制血糖平衡。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每日注射胰岛素,否则会引起酮酸中毒。此时,人体从脂肪细胞中汲取能量,从而导致消瘦、昏迷甚至死亡。据AJD协会2009年的调查显示,法国7座城市的1467名全科大夫中95%都知道上述症状。但该协会主席让·雅克·罗贝尔教授表示,大部分全科医生将酮酸中毒视为确诊1型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只有17%的医生在儿童呼吸困难这一严重酮酸中毒症状出现前确诊。

孩子多饮多尿,父母需谨慎

研究发现,即使医生知道儿童糖尿病的初期症状是多饮多尿,但父母并不清楚。90%的父母在孩子确诊为糖尿病后,才回想起孩子早前多饮多尿的症状。

多饮多尿是因为体内胰岛素减少,无法维持血糖平衡,从而导致高血糖,引起口渴,血糖随着大量水分子排出体内后,人体脱水从而加剧口渴。因此不论几岁孩子遗尿都要考虑是否是儿童糖尿病。

该协会经调查指出,25%的全科医生不知道2岁以下婴幼儿可能罹患1型糖尿病。罗贝尔教授表示虽然该群体患病率极低,但仍需用验尿棒确诊。此外,遗尿是在儿童糖尿病临床诊断中较为普遍的症状,其中10岁至15岁儿童为25%,5岁以下儿童为70%。

罗贝尔教授还表示,如果家族从未有过糖尿病病史,则更难想到孩子所患的是糖尿病。

法国公共健康局指出,10万名儿童中,6个月至14岁年龄段的儿童患病系数为19.1(女童为18.7,男童为19.6)。研究员克拉拉·皮法雷蒂(ClaraPiffaretti)指出,随着年龄阶段的上升患病系数升高,即从6个月至4岁的14.2上升到10至14岁的23.1。且各年龄段、各性别人群患病系数每年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10至2015年间上涨3.7%,但6个月至4岁这一年龄段上涨并不明显。

篇三:7岁男童患上糖尿病这样正确护理“小糖人”

中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达十万分之六,且年发病增长超过14%,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而糖尿病好发年龄为5~7岁以及青春期。孩子患糖尿病家长怎么知道?怎样正确护理儿童糖尿病?一起来看看。

最近几天,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门诊,为数不少的“小糖人”前来就诊。7岁的涛涛(化名)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曾经很喜欢吃蛋糕和糖果,夏天更是冰糕不离手。然而现在,由于患上糖尿病,他只有在生日的时候才被允许吃一小块蛋糕。

据涛涛的妈妈魏女士介绍说,去年1月份,她发现儿子突然总爱喝水,还会尿床,有时候一晚上要起夜四五次,而且还不停地呕吐,半个月下来就瘦了五斤。魏女士以为是肠胃出了问题,便去社区的诊所治疗。

可治疗了一段时间后,涛涛的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了,经常觉得恶心腹痛。最终涛涛被送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内分泌科副主任朱岷教授诊断,涛涛得了糖尿病。

孩子患糖尿病家长怎么知道?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可损害心脏、血管、眼睛、肾脏和神经,导致慢性病和早亡。中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达十万分之六,且年发病增长超过14%,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而糖尿病好发年龄为5~7岁以及青春期。

孩子患糖尿病家长怎么知道?一言以蔽之:“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只要孩子出现这样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提前治疗,避免引起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此外,如果孩子的尿容易招蚂蚁、苍蝇,或者尿粘脚;吃奶的婴幼儿在夜间突然急于主动找奶吃或找水喝,或许都是糖尿病发作的征兆。

同时,糖尿病患儿如出现发热、精神萎靡、呼吸深长且有酸味或神志障碍,应立即到医院诊治,防止酮中毒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胰岛素用量及饮食,制定运动方案,以减少成人时期严重的糖尿病后遗症。

如何正确的护理儿童糖尿病患者?

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来讲,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饮食、预防感染、真确的用药。加强体育运动,增强身体体质,积极的配合相应的治疗。下面来看看怎样正确护理儿童糖尿病?

1、控制饮食

遵医嘱给低糖饮食或按营养师要求提供饮食。每日所需热卡=1000+(年龄×80~100)。热卡分配:碳水化合物占50%,蛋白质占20%,脂肪占30%。全日热量分3餐,分别为1/5、2/5、2/5,每餐留少量食物作为餐间点心。详细记录进食情况。饮食控制以能保持正常体重,减少血糖波动,维持血脂正常为原则。

2、排尿异常的护理

详细记录出入水量。对遗尿小儿夜间定时唤醒排尿。每天清洗会阴2次,婴儿需及时更换尿布。对烦渴小儿提供足够的饮用水,防脱水发生。

3、预防感染的护理

经常洗头、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勤剪指甲,避免皮肤抓伤、刺伤和其他损伤。做好会阴部护理,防泌尿道感染。如已发生感染,需用抗生素治疗,以免感染促发或加重酮症酸中毒发生。

4、心理护理与正确用药

糖尿病需终生用药、行为干预与饮食管理,给患儿及家长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能否坚持并正确执行治疗方案,是治疗护理成败的关键。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