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狂犬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这些症状千万不可忽视

导读:精神改变突出,病儿爱哭闹、爱发脾气、易发怒,大孩子表现焦虑、抑郁,个别孩子认为自己快要不行了(即濒死感)。

一、狂犬病的早期症状是什么呢

狂犬病病毒一旦侵入人体神经系统,将导致发病,发病后1~4日,临床表现一般无特异性,但仍有一些蛛丝马迹能能引起人匀的关注,此阶段医生称为前驱期。有以下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有低烧、乏力、头痛、咽痛、身体不适等。精神改变突出,病儿爱哭闹、爱发脾气、易发怒,大孩子表现焦虑、抑郁,个别孩子认为自己快要不行了(即濒死感)。下面三种情况最值得注意:

1、已愈合的咬伤外重新出现疼痛及感觉异常,如感觉过敏、发凉感、烧灼感、麻木或发痒等,但年龄5岁以下小儿很难叙述这些感觉,只是有时要求父母抚摸或者搔抓原来的伤口外。

2、对强光、大声比较敏感,可出现流泪、出汗、流涎及全身性肌肉张力增高;家长常叙说病儿有易惊、遇有动静即醒的现象。

3、吞咽食物有时有咽喉部紧迫感,一些病儿因此出现厌食,但尚能咽下食物。

尽管有上述症状,但无特殊之处,往往使家长甚至医生们忽略,以至于许多病儿出现下述症状时引起注意:①间断发作狂躁和哭闹;②病儿频频地唾液唾;③面色潮红,发热不退。

二、狂犬病潜伏期有多长

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视伤口严重程度、伤口部位等因素而定,平均约1-3个月,最短3天,最长可达6年。得了狂犬病之后,一般分为初期、中期、末期。

1、初期(可持续1至4日)

在这个时期,大多数患者出现发烧、疲倦乏力、恶心等症状,对疼痛、声音、光线等外界刺激敏感。伤口附近有麻木、发痒、刺痛或虫类爬行的感觉。

 2、中期(痉挛期,约持续1至3日)

中期出现严重痉挛、出现幻觉、幻听等症状,同时对于光、声音、水、风等外界刺激的反应变得更加激烈,此时患者常常因喉部严重痉挛而窒息死亡。并且此时期病患具有攻击性,很可能咬伤他人,造成其他人感染狂犬病。

3、末期(瘫痪期,持续6至18小时)

狂犬病患者随痉挛抽搐逐渐停止,病情进入末期。病患最终因瞳孔散大,口鼻腔中流出咖啡色液体,迅速死于呼吸、循环和全身衰竭。

三、狂犬病的预防措施介绍

狂犬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知道狂犬病传播的方式之后,我们应该了解如何预防狂犬病。做好预防是减少和消灭狂犬病的关键。

1、加强宣传教育,规范宠物管理,主人要主动为家养的狗(猫)接种狂犬疫苗,这是控制狂犬病的主要措施。

(2)最好划定遛狗区域,给外出的狗戴口罩或笼头。

(3)防疫部门和社区要加强对野狗的管理,发现患有狂犬病的狗要立即打死,并焚烧深埋,不可剥皮,更不能吃因患狂犬病而死亡的动物的肉。

(4)平时不要与未免疫的动物过分亲密,不要接触这些动物的血液和分泌物。

(5)春季外出或踏青,一定要注意安全,看管好自己的孩子,要远离狗和猫,更不要逗它们玩耍,避免狂犬袭击。

(6)护理狂犬病人时要注意与病人隔离,自己的皮肤、粘膜和伤口,切不可与患者唾液接触。

四、狂犬病应该如何治疗

狂犬病如何治疗

如果一不小心得了狂犬病,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一般情况下,分为发病前的治疗和发病后的治疗。

1、发病前的预防

接种疫苗的最佳时间是在被咬伤后24小时之内,因为一般来说,狂犬病疫苗诱发淋巴B细胞产生抗体的速度快过狂犬病毒繁殖和破坏的速度,所以即使病毒已经入侵,于发作前接种仍然有效。

2、发病后的治疗

关于发病后的患者被治愈的报道,许多病例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通常被认为是“狂犬病癔病”康复。也有病例是注射疫苗后但仍然发病的,随后免疫系统又清除了体内的病毒,但是中枢神经系统已经严重受损,患者进入临床上的“昏迷期”,化验表明体内已无病毒,最终死于神经损伤导致的脏器衰竭。

狂犬病传播的途径

通常,健康的皮肤不会受到狂犬病毒的传染。只有当皮肤出现伤口,一旦接触狂犬病毒就有感染的危险。狂犬病一般可通过两种方式传染:咬伤性传染和非咬伤性传染。

1、咬伤性传染:1.被狗或其他动物咬伤或抓伤皮肤或被其舔粘膜而感染。狂犬病毒通过伤口和粘膜侵入神经而发病。这是主要的传染方式。

2、非咬伤性传染:(1)通过空气传染,即吸入带病毒的空气(带病毒的蝙蝠唾液气溶胶,病人喷射的唾液,试验室研磨的毒种)。(2)粘膜直接感染。在进行羊狗宰杀或剥皮时刺伤手感染,或被受狂犬病毒污染的木刺损伤皮肤感染。(3)经消化道感染。得狂犬病死的动物,被埋入地下,冬天被冻,被野狗或其他动物扒出,将肉吃掉,进而感染得狂犬病。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