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运动养生

运动损伤常见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处理和预防运动损伤

导读:即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这样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没有被充分动员起来,肌肉伸展能力欠佳,关节不够灵活,动作不够协调,就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一、运动损伤产生的4种原因

 1、首先,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有思想上不够重视。

常与体育老师、教练员与运动员以及体育锻炼者对预防运动创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或麻痹大意有关。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准备活动不当。即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这样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没有被充分动员起来,肌肉伸展能力欠佳,关节不够灵活,动作不够协调,就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并且发生运动创伤后,亦不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使伤害事故不断发生。

2、其次,学生身体素质差、技术动作不熟练是导致运动损伤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学生运动技术掌握不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身体素质差,休息不佳或伤病初愈阶段以及疲劳时肌肉力量、身体协调性显著性下降的情况下参加剧烈运动或进行高难度动作时,就有可能发生损伤。特别是力量、灵敏、柔韧素质较差,动作僵硬、不协调,教学中遇到一些技术较复杂、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或在运动量、强度加大的情况下就容易受损。二是根据运动技术形成的规律,在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和分化阶段,由于学生对运动技术概念理解不深刻,练习中出现多余的动作后技术掌握不稳定,这种情况下也容易受伤。

 3、还有,运动疲劳、心理过于兴奋或紧张都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运动疲劳受伤主要是在练习过程中,反复做同一动作,使身体局部负担过大而引起的。学生学习新内容或比赛时会表现出过度的兴奋,容易发生损伤。学生在练习较难的动作时,由于心理害怕,做动作犹豫不决,也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4、此外气候恶劣,违反规则,保护措施不当,场地、器械不合格、运动时的服装和鞋袜不符合体育卫生要求都都可能成为运动损伤的原因。

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切不可粗心大意。

二、常见的4种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一:脚踝扭伤

最为常见的运动损伤,脚踝非正常向内扭曲造成关节软组织撕裂,周围的软组织也会受伤充血,从而导致脚踝肿胀和疼痛。不过职业球员多半有所防范,利用护踝等装备减少了扭伤的可能。研究显示,护踝等装备的应用,可以将扭伤的可能性降低70%。

 运动损伤二:膝关节损伤

关节扭伤的后果往往是膝部侧副韧带、交叉韧带和半月板的撕裂或损伤。一旦这些部位发生损伤并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很容易让膝关节招致反复损伤,并提早老化。对于膝关节扭伤,如果伤处在两小时内就肿得厉害,发生关节内急性血肿,那么有75%的可能是由于交叉韧带撕裂;如果伤处在次日才有肿痛感,而且是慢性的反复出现,那么多是更常见的运动后滑膜炎。

 运动损伤三:跟腱断裂

足跟与小腿之间有一条很粗壮结实、绷得很紧的肌腱,这就是跟腱。跟腱长约375px,是人体最粗大的肌腱,人的行走、跑、跳就依仗着这条强有力的肌腱,跟腱若是完全断了就会寸步难行。

运动损伤四:指骨骨折

趾骨分为近节、中节(踊趾无中节)及远节趾骨。趾骨之间为关节囊及韧带连接,是除踝关节以外活动度最大的部位,又由于位于足的前端,因此也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病因多为直接暴力损伤,如重物高处落下直接打击足趾,或走路时踢及硬物等。重物打击伤常导致粉碎骨折或纵形骨折,同时合并趾甲损伤,开放骨折多见。踢撞硬物致伤多发生横形或抖形骨折。

三、运动损伤后的处理方法

(一)运动损伤处理要注意“三不宜”

 1、不宜随便搬弄伤肢。凡从高处摔下,在未弄清伤情之前,不宜随便搬动伤处。尤其头颈部损伤更要慎重。如伤者感到头颈部疼痛,有活动受限或失去知觉,应立即请医生处理。疑有骨折或关节脱位,不宜试图复位搬弄,以防伤处再伤或骨折端刺伤血管、神经及其他重要组织器官。

2、不宜随便处理伤口。凡开放性伤,不论伤口大小、深浅或干净与否,均不宜自行处理,如用水冲洗、用纸或布片等擦伤口,或用红药水、紫药水或消炎粉之类处理伤口,应由医务人员处理。如伤口出血较多者,可立即用布条之类在伤口的近心侧离伤口不远处,捆扎压迫止血。

3、不宜随便按摩或热敷伤处。一般来说,在伤后24小时内,不宜在伤处热敷或按摩。局部淤血或肿胀较严重者,要48小时后酌情处理。

 (二)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分期处理

 1、早期(伤后24~48小时)处理原则。①制动。伤肢休息,不活动或减少活动,尤其重伤者要严格制动。②止血。伤处淤血或肿胀明显者,可口服止血药,轻者一般不必服止血药。③防肿。重伤者或淤血明显者,应加压包扎伤处,24小时后拆除。休息时抬高伤肢,或外敷跌打膏药等。④镇痛。伤处用冷冻喷雾剂或冷水袋等局部冷敷,亦有助止血防肿,痛甚者可服止痛药。

 2、中期(伤后48小时以上)处理原则。主要是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使淤血、渗出液及无菌性炎症吸收,防止粘连,加速修复再生。右选用热敷、按摩理疗、中药处敷、痛点注射等。淤血及肿胀不明显者,可逐步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3、后期处理原则。主要是增强和恢复功能。如针对功能要求进行锻炼、理疗、按摩等。

四、预防运动损伤的5种措施

在运动过程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破坏和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运动损伤常见于年轻的一族,因他们喜欢运动,积极参加各类运动,但往往由于缺乏运动防范上的知识和应对运动损伤的紧急措施,而这这些往往就造成不必要的疼痛,严重的甚至导致终身遗憾。

从医学角度来看,主动预防运动损伤和损伤后及时、正确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如何做到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运动时坚持训练原则,佩戴护具加强保护,选择平坦适合的训练场地等都是预防运动上伤害的重要内容。详细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采用合理的训练。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和技术,科学地增加锻炼强度。

第二,充足的热身运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量的运动损伤是由于准备不足。因此,培训前准备活动是必要的,也是运放损伤的有效方法。

第三,注意间隔放松。在训练中,每组练习之后,为了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劳,防止身体的负担过重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组和组之间的间隔放松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注意运动量。在训练过程中,运动量过度集中,会给身体造成过重的负担,从而加大引发运动损伤的几率。

 第五,加强易受伤部位的肌肉的力量锻炼。据统计,在运动过程中,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是最常见。因此,加强易伤部位的肌肉练习,对于防止损伤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