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中医养生

崩漏丸是什么 怎么诊断是不是得了崩漏

导读:崩漏的鉴别有哪些病证鉴别月经先期、月经过多、月经延长月经先期是周期缩短,月经是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是行经时间长。

一、什么是崩漏丸

崩漏丸是什么 怎么诊断是不是得了崩漏

崩漏,中医病名。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可发生在月经初潮后至绝经的任何年龄,足以影响生育,危害健康。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证。相当于西医病名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崩漏丸是一种药剂,主治崩漏。

药物组成:羌活2两,藁本2两,防风2两,肉桂(夏勿用,秋冬用)3两,白术(土炒)3两,当归3两,黄耆(炙)3两,柴胡3两,人参1两,熟地1两,川芎1两,细辛6钱,白芍(炒)5钱,红花5钱,独活2两半,附子(炮,去皮脐)2两半,甘草(炙)2两半,桃仁(去皮尖)100枚。

处方来源:《摄生秘剖》卷三。

方剂主治:崩漏。

制备方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温酒送下,或淡淡醋汤亦可。

二、崩漏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1、崩漏病特指月经周期紊乱,阴道出血如崩似漏的疾病,包括崩中和漏下。多见于青春期、更年期妇女,检查未发现肿瘤等病变。

2、崩漏以外的其他疾病出现阴道非正常性出血者,常有:

(1)阴道出血量多,小腹部扪及肿块者,多为石瘕。

(2)确诊妊娠,阴道出血,可见于胎漏或异位妊娠。

(3)产后阴道出血,量多者分为新产出血、血崩、晚期产后出血;量少淋漓不尽者,为产后恶露不绝

(4)崩漏,伴全身皮下出血、身热者,应考虑疫斑病、紫癜病、蓄血病等。

(5)周期性于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期)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且白带增多者,为经间期出血。

(6)因损伤所致阴道出血,有损伤原因可查,称女阴损伤。

(7)伴全身多处出血而出血难止,不发热者,可能为血溢病。

(8)中老年妇女阴道时有出血,带下臭秽或夹血丝者,应疑及胞宫癌等之可能。

3、常规妇科。产科检查,应作为必备诊断。

4、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必要时可作脊髓液、细胞培养等检查。

5、腹部X线摄片、B超、CT扫描等,能帮助确定病位和明确诊断。

三、崩漏的鉴别有哪些

病证鉴别

1、月经先期、月经过多、月经延长月经先期是周期缩短,月经是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是行经时间长。这种周期、经期、经量的各自改变与崩漏的周期、经期、经量的同时严重失调易混淆,但上述之病各自有一定的周期、经期和经量可作鉴别。

2、月经先后无定期主要是周期或先后,即提前或退后7天以上2周以内,经期、经量基本正常。

3、经间期出血崩漏与经间期出血都是非时而下,但经间期出血发生在两次月经的中间,颇有规律,且出血时间为2-3天,不超过7天左右自然停止。而崩漏是周期、经期、经量的严重失调,出血不止。

4、生殖器肿瘤出血、生殖系炎症(宫颈息肉、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临床可表现为如崩似漏的阴道出血,必须通过妇科检查或B超、MRI检查,诊断性刮宫,可以明确诊断以鉴别。

5、外阴阴道伤出血如跌倒仆伤、暴力性生活等,可通过询问病史和妇科检查鉴别。

6、内科血液病内科出血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在来经时可由原发内科血液病导致阴道出血过多,甚则暴下如注,或淋漓不尽。通过血液分析、凝血因子的检查或骨髓细胞的分析不难鉴别。

四、崩漏的类型有哪些

 1、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手足心热,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肾阴不足,虚火内炽,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故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阴虚内热,故血色鲜红,质稠;肾阴不足,精血衰少,不能上荣空窍,故头晕耳鸣;精亏血少,不能濡养外府,故腰腿酸软;阴虚内热,则手足心热;虚热上浮,则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也为肾阴虚之证。

治疗法则: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代表方:加减苁蓉菟丝子丸(《中医妇科治疗学》)加党参、黄芪、阿胶。

常用药:熟地黄、肉苁蓉、覆盆子、当归、枸杞子、桑寄生、菟丝子、艾叶。

2、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证候分析:肾阳虚衰,冲任不固,血失封藏,故经乱无期,经血量多,淋漓不断;肾阳不足,经血失于温煦,故色淡质稀;肾阳虚衰,外府失荣,故腰痛如折,畏寒肢冷;膀胱失于温化,故小便清长;肾阳虚不能上温脾土,则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也为肾阳不足之征。

治疗法则: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代表方: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党参、黄芪、三七。

常用药:制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枸杞、菟丝子、鹿角胶、当归、杜仲。

3、脾虚型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

证候分析:脾气虚陷,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脾虚气血化源不足,故经色淡而质稀;脾虚中气不足,故神疲体倦,气短懒言;脾主四肢,脾虚则四肢失于温养,故四肢不温;脾虚中阳不振,运化失职,则不思饮食;脾失运化,水湿内停,水湿泛溢肌肤,故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也为脾虚之象。

治疗法则: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代表方: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

常用药:人参、黄芪、白术、熟地黄、当归、黑姜。

4、血热型(湿热)

主要证候:经来无期,经血突然暴注如下,或淋漓日久难止,血色深红,质稠,口渴烦热,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实热内蕴,损伤冲任,血海沸溢,迫血妄行,故经来无期,突然暴注如下,或淋漓日久难净;血为热灼,故血色深红质稠;口渴烦热,舌红苔黄,脉滑数均为实热内蕴之象。

治疗法则: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代表方: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

常用药:黄芩、焦栀子、生地黄、地骨皮、地榆、生藕节、阿胶、陈棕炭、龟甲、生甘草

 5、虚热型

主要证候: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尽或量多势急,血色鲜红,面色潮红,烦热少寐,咽干口燥,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阴虚内热,热扰冲任血海,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止或量多势急;热灼伤阴血,其色鲜红,面颊潮红,烦热少寐,口干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征。

治疗法则: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代表方:上下相资汤(《石室秘录。燥证门》)。

常用药:人参、沙参、玄参、麦冬、玉竹、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车前子、牛膝。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