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脑膜瘤的影像学ct检查有哪些 脑膜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导读:脑膜瘤的典型ct表现平扫检查,表现较为特征,约60%脑膜瘤呈均一略高密度肿块,与肿瘤富有砂粒瘤样钙化、细胞致密、水分较少等因素有关约30%肿瘤呈均一等密度肿块。

一、脑膜瘤有哪些影像学ct检查

脑膜瘤平扫和增强CT检查的发现率分别为85%和95%。

脑膜瘤CT表现与病理学分类密切相关,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典型CT表现脑膜瘤,约占85~90%;不典型CT表现脑膜瘤,约占5~10%;恶性脑膜瘤,仅占1~2%。

 1、脑膜瘤的典型CT表现

平扫检查,表现较为特征,约60%脑膜瘤呈均一略高密度肿块,与肿瘤富有砂粒瘤样钙化、细胞致密、水分较少等因素有关;约30%肿瘤呈均一等密度肿块。瘤内常有点状、星状或不规则钙化,偶尔瘤体完全钙化。肿瘤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颅底者呈扁平状,边界清楚、光滑,见于脑膜瘤的好发部位。具有脑外肿瘤特征,即广基与颅内板或硬脑膜相连,白质塌陷、变形并与颅内板距离加大,肿瘤处脑池、脑沟封闭,相邻脑池和脑沟扩大。侧脑室内肿瘤多位于三角区,其长轴与脑室一致,周围有残存的室腔。较大脑膜瘤有明显占位。瘤周脑水肿较轻,但压迫静脉、静脉窦时,也可发生明显脑水肿。骨窗观察,可发现肿瘤引起的内板局限性骨增生、弥漫性骨增生或骨破坏。偶尔,脑膜瘤可为多发。

增强检查,脑膜瘤血供丰富,不具血脑屏障,而有明显均一强化。动态增强检查,脑膜瘤的时间-密度曲线与血管同步升高,达到峰值后,保持相对平稳,下降迟缓。

 2、脑膜瘤不典型CT表现

包括肿瘤内有大小和范围不等的低密度区、瘤内有新鲜出血性高密度灶和瘤周水样低密度灶。

(1)肿瘤内低密度区平扫检查即可显示,其大小不等、规则或不规则、单发或多发,系肿瘤坏死、囊变、粘液或脂肪变性及陈旧性出血所致。增强检查,低密度区无强化。

(2)肿瘤合并出血脑膜瘤很少有明显出血,可见于瘤内或瘤周。平扫检查,新鲜出血表现肿瘤内或邻近脑质内高密度灶,若出血进入原有坏死腔内,则出现液平。陈旧性瘤内出血表现为低密度灶,难与囊变、粘液变性所致低密度区鉴别。

(3)瘤周水样低密度灶常见于矢状窦旁区脑膜瘤,其可为局部脑脊液循环障碍,致部分蛛网膜下腔增宽,也可为真性蛛网膜囊肿。和脑水肿不同,这种瘤周低密度区呈水样密度,边缘清楚、锐利,位于脑外。

二、脑膜瘤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一、病因学

任何脑膜细胞均有能力产生脑膜瘤,绝大多数脑膜瘤起于蛛网膜粒的特殊细胞即蛛网膜帽细胞(arachnoidcapcell),少数者来源于硬脑膜的成纤维细胞或附于颅神经、脉络丛的蛛网膜组织。染色体22在脑膜瘤发生上起重要作用,单一染色体见于72%病例,长臂缺失也较为多见。神经纤维瘤病Ⅱ型系遗传性病变,易发生脑膜瘤。脑膜瘤发生还可能与性激素有关,肿瘤易发生于女性,孕期增大,许多脑膜瘤中发现有孕激素、雌激素或雄激素受体。放射治疗可能也是脑膜瘤诱发因素之一。

二、病理学

脑膜瘤常有完整包膜,多属脑外肿瘤,大体形态有两种,即球形、分叶状肿块或为扁平状,后者易见于颅底部位。肿瘤可浸润硬脑膜及骨质。脑膜瘤的硬脑膜附着处常为宽基底,少数者狭窄而呈有柄肿瘤。通常,肿瘤与相邻脑质有明确分界,其间有裂隙状蛛网膜下腔并有陷入的CSF和血管。脑膜瘤血供丰富,多来自脑膜动脉分支,肿瘤周边部位可有软脑膜血管参与供血,侧脑室内脑膜瘤血供来自脉络膜动脉。肿瘤质地可较软,也可较硬,取决于瘤内纤维组织和钙化量。瘤内常可见到坏死和出血灶,然大量出血者少见,有时瘤内也可发现囊变或黄色瘤样变。瘤周硬脑膜常有环状反应性增厚。

根据脑膜瘤细胞学表现,可将其分为合体细胞型、纤维型、过渡型、成血管细胞型和间变型,此外还有多个亚型。目前,WHO根据肿瘤增殖活跃程度、侵袭性等生物学行为,将脑膜瘤分为三型:典型或良性脑膜瘤,占88~94%;不典型脑膜瘤,占5~7%;间变型即恶性脑膜瘤,仅占1~2%。

三、脑膜瘤的一般症状有哪些

 一、部位

脑膜瘤易发生在静脉窦附近、颅缝封合处和有蛛网膜粒部位。

幕上者占90%,常见的部位是矢状窦旁(25%)和大脑突面(20%),两者之和几乎占全部脑膜瘤的1/2。矢旁区脑膜瘤多起于上矢状窦中1/3,易侵犯和闭塞上矢状窦。突面者起于大脑表面硬膜,常发生在冠状缝附近。幕上第三个常见位置是蝶骨嵴(15~20%),其中1/3起于蝶骨嵴内1/3,常侵犯视神经管。发生在鞍区及嗅沟、前额凹底的脑膜瘤各占5~10%。

后颅凹脑膜瘤约占10%,岩骨后缘、斜坡及小脑幕是常见的部位。

约2%脑膜瘤不与硬脑膜相连,通常位于侧脑室三角区,起于脉络丛间质细胞或脉络丛组织。其它少见部位是视神经鞘和松果体区。

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硬脑膜之外的脑膜瘤罕见,仅占1%,可见于鼻窦、鼻腔、腮腺或头皮处。

 二、年龄、性别和临床表现

脑膜瘤基本属成年人肿瘤,发病峰值年龄为40~60岁,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2~1:4。全部脑膜瘤中,仅有1~2%见于儿童,儿童发生脑膜瘤时,常在少见部位,如侧脑室内或颅凹。

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大小和部位。肿瘤较小时无症状,多于影像学检查或尸检时意外发现。由于肿瘤生长缓慢,产生症状时,瘤体多己达到相当大程度。大脑突面和矢状窦旁脑膜瘤常见表现是癫痫和半身无力。发生在海绵窦者可有多组颅神经受损。额区和嗅沟脑膜瘤可产生精神症状和失嗅。蝶骨嵴脑膜瘤常引起视力障碍。桥小脑角区肿瘤则致听力和颅面感觉异常。

四、脑膜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脑膜瘤的治疗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对药物和放射治疗均不敏感,手术切除是可供选择的方法。手术时机和进路应根据患眼视力、肿瘤原发位置、范围以及年龄和健康状况来确定。原则上应争取完全切除,并切除受肿瘤侵犯的脑膜与骨质,以期根治。脑膜瘤属实质外生长的肿瘤,大多属良性,如能早期诊断,在肿瘤尚未使用周围的脑组织与重要颅神经、血管受到损害之前手术,应能达到全切除的目的。但是有一部分晚期肿瘤,尤其是深部脑膜瘤,肿瘤巨大,与神经、血管、脑干及丘脑下部粘连大紧,或将这些神经、血管包围不易分离,这种情况下,不可勉强从事全切除术,以免加重脑和颅神经损伤以及引起术中大出血的危险,甚至招致病入死亡或严重残废。宜限于肿瘤次全切除,缩小肿瘤体积,辅以减压性手术,以减少肿瘤对脑的压迫作用,缓解颅内压力,保护视力。或以分期手术的方法处理。对确属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肿瘤,行瘤组织活检后,仅作减压性手术,以延长生命。恶性者可辅以放疗。Shields认为原发于眼眶脑膜瘤进展缓慢,甚至静止相当长时间,当肿瘤限于视神经鞘,且保留较佳视力时,无需任何治疗。为了保存视力,也有学者提倡视神经鞘减压术。由于原发于眶内视神经鞘脑膜瘤最终将完全破坏视力,并向颅内蔓延,可能引起死亡。观察和减压似均为不妥,早期发现和早期彻底切除,是较为妥善的治疗方法。对于手术不易完全切除,或对手术有顾虑,以及视力较好的病例,可采用γ刀治疗,

1次照射大量放射线,对于不敏感的脑膜瘤也有较好疗效,80%以上肿瘤得到控制。选择手术进路,首先要了解病变范围,完备的MRI检查,包括MRI标准像、脂肪抑制和GD-DTPA强化,T1和T2加权像是必要的。如肿瘤仅限于眶内,选择外侧开眶。暴露肿瘤后,冰冻活检证实诊断,自眼球后极至眶尖,将视神经和肿瘤同时切除。如眶尖部肿瘤切除仍未完全,可做后部眶内容切除,以防止肿瘤复发。MRI证实肿瘤已向视神经管或颅内蔓延,采用经颅开眶,1次手术切除眶内、管内和颅内肿瘤。原发于眶骨膜的脑膜瘤,应用强化MRI排除颅内蔓延的情况。根据肿瘤位置采用外侧或经颅进路,手术原则是彻底切除肿瘤,包括肥厚骨壁和位于颅内的肿瘤。眶内、骨内和颅内的肿瘤残余,会引起复发,术后γ刀治疗可收到较好疗效。

近年来对眼眶脑膜瘤的治疗又有新认识。认为此肿瘤发展缓慢,可以保留很长时间有用视力,视力大于0.4时可以观察,每半年随访1次,包括眼部检查及影像检查。视力低于0.4时,首选放射治疗,40~55Gy,可控制病变进展。三维定向适形放疗(α刀、γ刀),疗效更好。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