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老人养生

糖尿病偏瘫 糖尿病检查方法

导读: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糖基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一、糖尿病的相关并发症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长期的高血糖环境会损伤视网膜血管的内皮,引起一系列的眼底病变,如微血管瘤、硬性渗出、棉絮斑、新生血管、玻璃体增殖甚至视网膜脱离。一般糖尿病出现十年以上的病人开始出现眼底病变,但如果血糖控制差,或者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患者则可能更早出现眼底病变,故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到眼科检查查眼底。

 2、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可分成五个阶段,最终可能引致肾衰竭。

3、糖尿病足

初期只是脚部伤口难于愈合,若处理不当可引致截肢。

4、糖尿病口腔溃疡

糖尿病患者伴有口腔疾病约为正常人口腔疾患的2~3倍。男性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发病率显著高于糖尿病女性组。此调查结果提示:糖尿病易引起牙周病,而牙周感染造成的全身中毒,又加重了糖尿病的病情。5、糖尿病昏迷1)低血糖昏迷:当血糖低于3毫摩尔/升时称为低血糖,严重低血糖会发生昏迷。常见的原因有:胰岛素用量过大或口服、降糖药用量过大而进食少;运动量增加了,但没有相应增加食量。2)酮症酸中毒昏迷:原因有包括以下几点: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停用或减量过快,或病情加重;各种急慢性感染;应激状态,如外伤、手术、分娩、妊娠、急性心肌梗死、甲状腺机能亢进等;饮食失调,进食过多或过少,饮酒过度等。3)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这种昏迷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病人。以严重脱水、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和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二、糖尿病检查方法

糖尿病偏瘫 糖尿病检查方法

1、血糖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基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

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7、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8、免疫指标

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三、糖尿病易感人群

1、有糖尿病家庭史者,如父母、兄弟姐妹患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人,应定期检查。

2、超重或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者。

3、有妊娠糖尿病或曾分娩巨大胎儿(出生时体重大于或等于4kg)的妇女。

4、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

5、血脂异常,包括甘油三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或两者兼具者。

6、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多食少动、吸烟、饮酒、作息不规律的人群。

7、曾经发现血糖偏高或尿糖阳性者,如单位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化验时发现血糖异常,应进一步检查。

8、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抗精神分裂症及躁狂抑郁症等影响糖代谢的药物者。

9、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

 鉴别

1、肝脏疾病。肝硬化患者常有糖代谢异常,典型者空腹血糖正常或偏低,餐后血糖迅速上升。病程长者空腹血糖也可升高。

2、慢性肾功能不全,可出现轻度糖代谢异常。

3、应激状态。许多应激状态如心、脑血管意外,急性感染、创伤,外科手术都可能导致血糖一过性升高,应激因素消除后1~2周可恢复。

4、多种内分泌疾病。如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甲亢、嗜铬细胞瘤,胰升糖素瘤可引起继发性糖尿病,除血糖升高外,尚有其他特征性表现,不难鉴别。

四、糖尿病偏瘫与脑梗

老年糖尿病绝大多数伴有脑动脉硬化。并发脑梗死的频率甚高,常见部位是脑桥、丘脑、基底节等小穿通动脉。其特点为梗死灶往往是多灶性,并以小梗死灶为主,脑桥、基底节尤为常见,易反复发生,不易治愈。近来,有人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与非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病灶周边微观结构有很大不同。梗死1~3h2组尚无明显不同,此后糖尿病性脑梗死组的病理改变明显重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其神经元坏死的程度及活化小胶质细胞的数目均重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此可帮助理解何以糖尿病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不理想。

老年糖尿病性脑梗死反复发生之后易导致假性延髓麻痹和血管性痴呆。前者表现为吞咽障碍,强哭、强笑等精神症状。后者可有轻微认知障碍,甚者可发展为血管性痴呆。多灶性脑梗死性痴呆一词,始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老年脑血管病,特别是反复发生的脑梗死是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血管性痴呆的认知障碍是很少伴有语言障碍的额叶损伤症状,90%伴有偏侧体征。可见,老年糖尿病患者,预防和积极治疗脑梗死是预防血管性痴呆的良策。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