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部位养生

父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会遗传吗 如何预防乙肝

导读:慢性乙肝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极易被各种病毒、细菌等致病因子感染,这样会使本来已经静止或趋于痊愈的病情再度活动和恶化。

一、应该如何预防乙肝

父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会遗传吗 如何预防乙肝

预防详情

1、控制传染源。对急性乙肝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和乙肝携带者不得献血。现症感染者不能从事饮食业、幼托机构等工作。

2、切断传播途径。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接触病人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对血制品应做HBsAg检测,防止医源性传播。

3、保护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易感者均可接种,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同时,与HBV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医务工作者、同性恋者等高危人群和从事幼托教育、食品加工、饮食服务等职业的人群均应接种乙肝疫苗,并定期复查抗体。

护理

1、肝功能(血清转氨酶)正常3个月以上者,可逐渐从事轻工作,然后逐渐增加工作量,直至恢复原工作。

2、慢性乙肝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极易被各种病毒、细菌等致病因子感染,这样会使本来已经静止或趋于痊愈的病情再度活动和恶化。患者在饮食起居、个人卫生等方面都应加倍小心,要适当锻炼,根据天气温度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和各种感染。

3、慢性乙肝患者宜食含优质蛋白质高的食物,注意高纤维、高维生素食物和硒的补充及低脂肪、适当的糖饮食。忌酒,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忌过甜食;忌盲目进补,以免损害肝脏或增加肝脏负担。

4、慢性乙肝患者可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甲胎蛋白和B超。

二、父亲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会遗传吗

父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会遗传吗 如何预防乙肝

谈起乙肝大家都不会陌生,但真正了解乙肝的人朋友并不多。乙肝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传染性,也正因为这个特点,人们对乙肝患者也存在一些偏见。如果父亲有乙肝会遗传给孩子吗?

乙肝不会遗传,但是父亲有乙肝却会传染给孩子。乙肝病毒的垂直传播包括母婴传播和父婴传播。有关母婴垂直传播的途径及相应的防治方法国内外已有较深的研究。

最近,在国内的有些研究结果表明,乙肝病毒垂直传播中,母亲不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其新生儿也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据专家解释,事实上乙肝病毒的父婴传播的几率比母婴传播还要大,而且更容易造成终身携带,但乙肝病毒的父婴传播目前仍然被认为是传染病的一种传染过程,还没有被列为遗传病,通过有效的治疗,可以阻断父婴间的垂直传播。

传染方式

1、血源性传播:接受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在发达国家献血后的血液都要检查肝炎病毒,因此在这些地区通过受血感染肝炎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2、母婴传播:在孕妇分娩时从产道传播(围产期传播)。随着乙肝疫苗在新生儿中的大力推广,及其它母婴阻断措施的实施,母婴传播得到极大控制。目前HBV-DNA阳性母亲分娩约有百分之九十通过干预成功阻断母婴垂直传播。

3、幼儿期感染:幼儿期通过与受感染的家人密切接触而受隐性感染。

4、医源性传播:注射、输血等,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而未经消毒或处理不当可造成传播。牙医和其它医学手术、美容手术(刺青、穿孔)。

5、性接触传播:性生活、同性恋性接触及未采取防护措施。

6、皮肤粘膜破损传播也有一定比例,如纹身、扎耳洞、内窥镜检查等。

三、乙肝的症状都有哪些

父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会遗传吗 如何预防乙肝

症状

1、全身表现。患者常感身体乏力,容易疲劳,可伴轻度发热等。失眠、多梦等可能与此有关。

2、消化道表现。肝炎时,肝功异常,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

3、黄疸。病情较重时,肝功能受损,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胆红素从尿液排出,尿液颜色变黄,是黄疸最早的表现。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肤黄染。由于胆汁酸的排出障碍,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增高,过多的胆汁酸沉积于皮肤,刺激末梢神经,可引起皮肤瘙痒。

4、肝区疼痛。慢性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压痛或叩击痛。如果肝区疼痛剧烈,还要注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5、肝脾肿大。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患者常有肝脏肿大。晚期大量肝细胞破坏,纤维组织收缩,肝脏可缩小。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脾脏无明显肿大,门静脉高压时,脾脏淤血,可引起脾脏肿大。

6、肝外表现。慢性乙肝,尤其是肝硬化患者面色黝黑晦暗,称肝病面容。手掌大、小鱼际显著充血称肝掌。皮肤上一簇呈放射状扩张的形如蜘蛛的毛细血管团称蜘蛛痣,其他部位也可出现。男性可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对称或不对称性的乳腺增生、肿痛和乳房发育,偶可误诊为乳腺癌;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这可能与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灭活减少,体内雌激素增多有关。

7、肝纤维化。慢性乙肝炎症长期不愈,反复发作,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而其降解活性相对或绝对不足,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下来形成肝纤维化。如果肝纤维化同时伴肝小叶结构的破坏(肝再生结节),则称为肝硬化。临床上难以将两者截然分开,慢性肝病由肝纤维化到肝硬化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

四、乙肝的病因详情

父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会遗传吗 如何预防乙肝

病因详情

1、家族性传播。我国乙肝高发的主要原因是家族性传播,其中以母婴垂直传播为主,母亲如果乙肝E抗原阳性,所生子女未注射乙肝疫苗,大都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精液中可检出乙肝病毒,因此可通过性传播。这是造成我国乙肝的家庭聚集特征的主要原因。

2、婴幼儿期感染病毒。最初感染乙肝的年龄与慢性乙肝有密切关系。胎儿、新生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约有90%~95%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约有20%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只有3%~6%发展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3、缺乏预防意识。乙肝疫苗是阻断乙肝垂直传播的措施,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以及缺乏预防意识,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开展不够理想,使得对乙肝的预防难以贯彻,慢性病例越来越多。

4、漏诊。急性期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比急性黄疸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这与无黄疸型肝炎容易被误诊或漏诊,未得到及时诊治和休息有关。

5、免疫功能低下。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血液透析者感染乙肝易演变为慢性肝炎。乙肝发病的急性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抵制剂治疗者,破坏患者体内的免疫平衡,容易使急性肝炎转变为慢性。

6、既往有其他肝病史。原有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等)、血吸虫病、疟疾、结核病等,再感染乙肝病毒后,不仅容易成为慢性肝炎,且预后较差。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又称为血清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乙肝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因其可能通过性生活传播,国际上将其列入性传播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在中国流行广泛,人群感染率高,在某些地区感染率达35%以上。乙肝临床表现多样化,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人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癌,主要治疗方法是抗病毒治疗。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