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中医养生

杏林文化就是中医文化的标志

导读:”(晋?葛洪《神仙传》)董奉的善举被后世人们所传扬,也逐渐被当作神仙供奉,在道教的信仰中占有一席之地。

提起董奉,人们就会联想到林,想到杏林就会联想到医生,联想到医生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直到如今有些医生在救死扶伤之后还会收到患者送来的“杏林春暖”锦旗。杏林一词已经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常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虎守杏林”这类的话语来赞美像童奉那样的苍生大医,也常用这类话语称颂医生医术的高明和高尚的医德。医家也常以“杏林中人”自居。

事实上,董奉的事迹,我们现今所能知道的很简单。

董奉(约公元169年~280年),字君异,东吴侯官(今福建长乐)人。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诰封为“太乙真人”,号“碧虚上监”。宋宣和二年(1120年)诰封为升元真人。

据文献记载,董奉少时在家乡为吏,后在交州施医济世。据晋·洪《神仙传》记载,绥南中郎将、交阯太守士燮,死已三日,经其医治,起死回生。名噪当世,被尊为医仙,与华佗、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

董奉离开交州后至匡庐。晋?慧远法师《庐山记》有董奉草堂的记载。董奉为人治病,不收钱物,惟求植杏以报,数十年得杏林百里。“杏果成熟,以杏货谷,旋以赈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晋?葛洪《神仙传》)董奉的善举被后世人们所传扬,也逐渐被当作神仙供奉,在道教的信仰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福建长乐有座董奉山,山麓下有董奉草堂。整座草堂背倚层峦叠翠的青山,面临阡陌纵横的田野。草堂占地约40亩,当地政府投资,建成杏林始祖展厅、草堂、南雅堂、照壁、百草园等,种植了近千株的杏树。在江西九江据说是董奉原行医处仍有杏林。但传说中杏林所在之处多不确切。庐山脚下还建有董奉祠。安徽凤阳县(古濠州钟离县)有杏山,据说也与董奉有关。《庐山志》上有一段话说得好:“董奉……夫神仙之说,本属渺茫。其时代、年龄、居址似不必拘泥求之,加以考证……但察其事迹有利于人群,则存之可耳。”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