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强迫症状不一定就是强迫症
出现强迫症状不一定就是强迫症,后者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科疾病,患者大多是中青年,在人群中的终身患病率约为1%-2%,75%的患者在30岁前发病。带有强迫症状的正常人与强迫症患者的差别就在于,强迫症状的严重度(强迫症状出现的频度、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冲突的程度。
心理专家解释,童年潜意识的影响似乎十分重要。从遗传的角度说,父母双方有强迫症,子女的发病率在7%-8%左右,而一些器质性因素比如癫痫、小时候摔过跤等等,也可能会导致强迫症的发生。
如何自我减轻强迫症状?
心理专家建议,有强迫行为者要加强与外界和他人的沟通,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不要局限在自己的世界和观念中,要有意识地强迫自己不要怀疑自己。对那些有强迫行为,但还不构成心理疾病的人,心理医生提供了几种自我减轻症状的方法:
心理暗示
比如怀疑车门没锁好,在第一次锁好车门后,站在车子旁,心里反复告诫自己:“我已经锁好车门了,现在转身离开,没事!”如此这样反复念叨几遍,并坚持这样做下去。
纸条提醒
在办公桌醒目位置贴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已经做得很棒了!很好了!”提醒自己不要事事太过追求完美。
自我统计
做一个统计表格,查看自己一天下来,在哪些方面有重复强迫行为,记录重复的次数。同时,给自己设立目标,要求自己逐渐减少强迫次数。
你容易患上“强迫症”吗?“强迫症”患者的性格特点
患“强迫症”的人性格上有一些共同特征:性格相对较内向,甚至自闭;自制能力差,少数患者具有精神薄弱性格,自幼胆小怕事、怕犯错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遇事十分谨慎,反复思想,事后不断嘀咕并多次检查,总希望达到尽善尽美;在众人面前十分拘谨,容易发窘,对自己过分克制,要求严格等。像那种总是怀疑没锁门的患者,就是典型的不自信。
从遗传的角度说,父母双方有强迫症,子女的发病率在7%-8%左右,而一些器质性因素比如癫痫、小时候摔过跤等等,也可能会导致强迫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