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中医养生

中医推拿治疗痛经

导读:小腹怕冷或遇冷疼痛加重的,可用双手搓热后贴敷于小腹部,反复数次,最后用单掌自上而下直推大腿内侧,揉大腿两侧,以感到发热、酸胀为宜。

痛经(dysmenorrhea),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 中医推拿疗法治疗痛经简便易学,安全有效,有痛经的女性朋友不妨试试!推拿方法:痛经的女子俯卧在床上,家人将手掌叠放在一起,揉压其腰骶部,然后用单掌横搓腰骶部几分钟,点揉阿是穴(腰部两侧最痛的部位);双拇指交替按压腰骶部和腰部脊柱两侧,反复5~6遍;点揉肾俞(在后腰,与肚脐相平,脊椎旁边1.5寸,左右各一穴)、腰阳关(脊椎与髋骨两侧最高点连线的交点)等穴,每穴点压3分钟。然后痛经者仰卧,家人或自己用单掌顺时针方向摩揉腹部,以小腹为主。用拇指揉气海(肚脐正下方1.5寸)、关元(肚脐正下方3寸处)、中极(肚脐正下方4寸处),每穴2分钟。小腹怕冷或遇冷疼痛加重的,可用双手搓热后贴敷于小腹部,反复数次,最后用单掌自上而下直推大腿内侧,揉大腿两侧,以感到发热、酸胀为宜。按中医理论,痛经可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者疼痛出现于经前或经期,多是刺痛或胀痛,疼痛剧烈,经水色黯或有血块。虚证者疼痛出现于经后,多是绵绵作痛或隐隐疼痛,经水色淡或量少。据此还可采用以下按摩手法:实证点揉合谷(位于手背的虎口中央)、血海(髌骨内缘上2寸处)、三阴交(内踝尖往上3寸)、太冲(足背一、二跖骨结合部前凹陷处)等穴。虚证点揉足三里(小腿前外侧,髌骨下缘往下3寸,胫骨往外1横指处)、三阴交、太溪(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涌泉(足底正中线前1/3与后2/3交点处)等穴,同时再用手掌擦涌泉直至足底发热。以上手法在月经来潮前1周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中医推拿治疗痛经方法简单有效,试试就知道!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