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在生活当中有许多种,胃癌疾病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疾病多数由普通的胃病演化而来,主要是人们对于胃病的危害认识不够,延误了治疗,导致了病情恶化。下面我们带大家认识一下生活中我们大家的一些错误认识都有哪些吧。
一:胃病是小毛病,吃点药就能好。
有80%的胃癌患者在早期并没有临床症状,即使出现症状也容易与其他一些胃病如胃炎、胃溃疡相混淆。于是,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既往经验和症状,自行买药解决,而不急躁地进行胃癌诊断。
二:胃癌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不会得。
很多人认为胃癌是老年人的专利,而年轻人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部不适、腹胀、隐痛、饱胀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食欲差、困倦、易疲劳等症状时,可能是吃错了东西或者是压力太大,多余疲劳所致。实际上,我国35岁以下年轻人的胃癌发病率可高达11%,且恶性程度高。因此在遇到上述症状时,一定要给予重视,及时诊治。
三:胃溃疡已切除不会再生癌。
有些胃溃疡患者在进行胃部切除术后便认为,溃疡的胃部已经被切除,不可能再患上胃癌而从此掉以轻心。其实,大部分胃被切除后,仍然有患胃癌的可能,医学上称之为残胃癌。因此,胃溃疡行胃切除术后也应当定期进行相关检查,警惕胃癌的发生。
引起胃癌的发病因素有哪些呢
(一)环境和饮食因素第一代到美国的日本移民胃癌发病率下降约25%,第二代下降约50%,至第三代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与当地美国居民相当。故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某些环境因素,如火山岩地带、高泥炭土壤、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可直接或间接经饮食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使用冰箱及正确储藏食物,可降低胃癌的发生。
(二)幽门螺杆菌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列为1类致癌因子。Hp感染者胃癌发病率高于非感染者4-8倍。
(三)遗传因素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A型血的人胃癌的发病率较高。胃癌者的亲属中,胃癌的发病率比对照组高4倍。美国黑人比白人胃癌的发病率高。因此推测胃癌的发生可能与遗传有关。
(四)免疫因素近年来发现,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发病率较高。从而表明机体的免疫机能障碍,对癌肿的免疫监督作用降低,是发生癌肿的因素之一。
(五)吸烟与胃癌呈正相关。烟草及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和促癌物质,如苯并芘、二甲基亚硝胺、酚类化合物等。
(六)精神心理因素亦是胃癌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精神过度刺激和好生闷气者较易发生胃癌,可能与其降低自身免疫功能有关。
以上我们介绍了许多有关胃癌疾病的发病因素,相信大家都了解到了。对于这种疾病的发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关较多的关系,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大家要想预防胃癌疾病,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非常的重要的,这样能确保我们避免患上胃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