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对孩子的危害有哪些呢,抽动症对孩子的危害大吗,一些家长对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太了解,所以当发现孩子患上这种疾病时也不及时帮助孩子治疗,以为这样对孩子没有什么大碍,其实并不是这样,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患儿常常表现突然、快速、重复、不自主、多变的抽动,往往于睡眠后消失。抽动并不一定固定在一个部位,一般起始于头面部肌肉,如眨眼、挤眉、扮鬼脸等动作。随着病情的发展,抽动逐渐累及身体各部位,一般无规律,可同时抽动也可从一组肌群转到另一组肌群抽动。
发声抽动是另一主要症状,孩子可表现为简单的发声抽动,或讲脏话、重复模仿话语等。有些患儿在抽动之前会有某种局部灼热、痉挛等先兆。有些患儿会出现强迫症状、注意缺陷或多动、厌学、自伤、猥亵、攻击行为等。该病病情往往起伏波动持续数年,部分患儿青春期后抽动症状可改善或缓解,有些人可迁延至成年甚至终身。
抽动障碍主要与心理因素有关,如学习紧张、受到批评、家庭不和、父母离异、亲人死亡、学习负担过重等,而抽动就成为心理应激的一种表现,在学习紧张、睡不好、受到批评以及兴奋时,孩子更容易发病。对于严重的抽动障碍儿童,应用药物治疗非常必要,这是综合治疗的基础,同时配合心理及行为治疗。再高明的治疗也离不开早期识别,否则,贻误病情会对孩子未来的人格成长和自信心带来不利影响。
社会交往: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来讲,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要鼓励患儿多与周围人进行正常交往。当病情较轻,抽动症状不重及行为基本正常时,一般不影响与周围人的正常交往与相处。家长应鼓励患儿多出外玩耍,多交朋友,期望形成外向性格,以最大限度减少多发性抽动症可能带给患儿的不良影响。当病情较重,多组肌肉频繁抽动,伴有怪异发声及行为异常时,与人交往带来困难,一方面是语言表达言不由衷,另一方面是由于学习成绩下降而自卑,再者因为频繁秽语及怪异行为使周围人讨厌,这样就给患儿人格的形成带来不良影响。此时,家长应发挥亲情关系的优势,主动亲近患儿,还要与学校老师及同学取得沟通,并主动找医生进行治疗,大部分患儿通过用药及心理行为治疗,其病情是可以控制的。
要注意患儿在青春期后抽动症状即使得到了控制或缓解,但由于长期的心理影响,往往使患儿心理不健康,有的甚至抽动已完全停止仍不能适应社会,不喜欢或拒绝与周围人交往,形成自闭心理。个别患儿还会有慢性焦虑、压抑感及一过性情绪不能控制。这些都影响了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正常交往,使自尊受挫斥在集体之外。此时要主动找心理医生治疗,并鼓励患儿大胆与周围人交往,家长和周围人的爱心可给患儿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将有利于患儿病态心理的康复。
临床观察发现,抽动障碍的症状在紧张时加重,放松时减轻,睡眠时消失。因此,当儿童抽动发作时,不要强制其控制,最好采用转移法,如发现患儿抽动明显时,可让他帮你把报纸递过来或做些轻松的事,通过肢体有目的的活动而减轻和缓解抽动症状。
上面介绍的是抽动症对患者的危害影响有哪些,抽动症于多动症不同,他们对患者的影响不同,抽动症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以及未来工作状况,所以家长们要及时帮助孩子治疗孩子的病症,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尽快恢复健康这样孩子才不会留下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