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疹十分的多见了,而且由于病毒所感染而出现的,此病十分的可怕,对于患儿的健康来说危害特别的严重,而很多的妈妈对于诱发小儿麻疹出现的原因不是十分清楚,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小儿麻疹的病因是什么。
小儿麻疹的病因:
受感染后第1~2天病毒在入侵的局部病灶黏膜细胞中迅速繁殖,并侵入局部淋巴组织,进入白细胞,并引起第一次病毒血症(1~3天)。病毒随血循环由单核白细胞携带,散播到肝、脾、骨髓、淋巴结等网状内皮组织及其他脏器的淋巴组织中大量繁殖扩散,第3~7天时发生第二次大量的病毒血症。血液中受病毒侵犯的主要为单核白细胞,病毒在t细胞、b细胞中也都繁殖良好。
机体的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都可受病毒感染,引起炎症和坏死。受感染的组织广泛,包括肝、脾、胸腺、淋巴结、皮肤、眼结合膜,整个呼吸系统从上呼吸道直到肺部等,此时临床症状达高峰(前驱期)。随呼吸道卡他症状出现1~3天后,口腔黏膜出现科氏斑(koplik"spots),继而皮肤发生斑丘疹。此时麻疹病毒在入侵细胞内增生,破坏细胞,引起炎症,导致临床症状明显(第11~14天),症状也可由于炎症产物引发过敏所致。
对皮疹和科氏斑的发生机制一般有三种解释:①病毒直接损害黏膜皮肤的血管内皮细胞;②皮肤血管内皮细胞中病毒抗原与机体抗体发生作用,激活不同反应引起皮肤损害;③皮肤血管内皮细胞中t细胞诱导病毒抗原发生迟发超敏反应。临床上t细胞缺陷者感染麻疹病毒后常不出现皮疹,而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感染麻疹病毒后则照样出疹。第15~17天时各脏器、血液内的麻疹病毒量随体内特异性抗体的上升而迅速下降,直至消失,基本进入恢复期。
小儿麻疹的常识:
麻疹俗称“出疹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很强,6个月以内的宝宝由于具有通过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力,一般较少发病,多见于7个月至5岁的宝宝,冬春季节发病率高,自从普遍采用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后,麻疹发病率明显降低。
健康的宝宝在接触了麻疹病儿10天后开始出现症状,其早期犹如感冒,出现38~39℃的发热和咳嗽、流涕、喷嚏、流泪等上呼吸道症状。在发热3天后,宝宝口腔第二臼齿相对的颊黏膜处可见白色小斑点——麻疹黏膜斑,这是麻疹最早出现的,也是最可靠的特征。此时宝宝发热增高,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渐蔓延到前额、面、颈、躯干、四肢,最后到手足心,一般经3~5天出齐,皮疹初起呈细小淡红色斑丘疹,继之逐渐增多增大而呈鲜红色,再后相互融合成暗红色,按之褪色,疹与疹之间有健康皮肤,病情严重的病儿,皮疹可呈出血性或疱疹性。
出疹期间宝宝的体温往往升高到40℃以上,全身症状也加重,精神委靡,咳嗽加剧,两眼充血、畏光明显,并有淡黄色分泌物,声音嘶哑,也可伴有腹泻。这时是疾病的最高潮,如无合并症出现,疹子出齐后宝宝的病情逐渐好转,体温在12~24小时内降至正常,皮疹也开始从头面部逐渐消退,2~3天后退净,并有细小的脱屑和暗褐色的色素沉着斑。
以上的介绍就是小儿麻疹的病因了,朋友们必须要将小儿麻疹了解透彻,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了该病的症状,不要过多的去担心,要注意带孩子去接受治疗,可以让麻疹得到缓解,平时要多注意患儿的卫生,注意让他们的饮食清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