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儿科 > 小儿麻疹

麻疹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方法

导读: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其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

在生活中,麻疹是一种传染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多发群体为儿童,但是其余年龄段的人们也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小编我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是说某大家已发现十个麻疹患者,现已隔离,所以大家对此病还是上点心,下面是它的临床表现及与预防方法,以便于我们进一步了解。

临床表现

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潜伏期

约10日。曾接触过被动或主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

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这一期的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1)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

(2)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其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

(3)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黏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4)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

(5)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幼儿常有呕吐、腹泻,在软腭、硬腭弓出现红色细小内疹。第2~3日可于双侧近臼齿颊黏膜处出现细砂样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称麻疹黏膜斑,为该病早期特征,也可见于下唇内侧及牙龈黏膜,偶见于上腭,一般维持16~18小时,有时1~2日,多于出疹后1~2日内消失。

3.出疹期

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浮肿变形。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瘀点者。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阑尾黏膜的麻疹病理改变可引起阑尾炎症状。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此期肺部有湿性啰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4.恢复期

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预防

1.管理传染源

对病人应严密隔离,对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应暂停接送和接收易感儿入所。

2.切断传播途径

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易感者。

3.保护易感人群

(1)自动免疫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

(2)被动免疫有密切接触史的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儿应采用被动免疫。

看了上述介绍,我们对此病也有了一定了解,如有上述症状,一定要立刻就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我们按上述方法预防的话,是绝对不会感染这种疾病的,但我还是建议一下,最好接种麻疹疫苗,这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