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厥症状是极其严重的疾病症状,由于惊厥发作急且发病症状,较短,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的得到救治,否则会给患者造成一些生命危险,当患儿惊厥发作时,要立即采取半卧位松解衣领,那么,平时有哪些方式可以治疗惊厥疾病?
惊厥是急诊症状,必须立即紧急处理。惊厥发作时,患儿应取侧半卧位,松解衣领,指压人中,轻扶肢体,避免关节损伤和摔倒。可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唾液或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惊厥停止后,喉头分泌物多时,用吸痰器吸出痰液,并立即短时间给氧。惊厥后出现呼吸困难或暂停时,应做人工呼吸。
①止惊:止惊药物首选作用迅速的安定。地西泮脂溶性高,易进入脑组织,注射后1~3分钟即可生效,但作用维持时间较短(15~20分钟),必要时15~20分钟后可重复应用。或选10%水合氯醛灌肠。在给予安定的同时或随后,此外还可应用作用时间较长的苯巴比妥维持止惊效果。对典型热性惊厥患儿一般只需要针对原发病治疗,对于发作频繁者也可短程预防治疗,仅少数复杂性热性惊厥可考虑丙戊酸钠或苯巴比妥长程预防治疗。但关于热性惊厥的预防目前并未达成共识。
②退热:热性惊厥为引起小儿惊厥的最常见病因,应注意设法迅速降温。①药物降温:可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口服。②物理降温:温水浴、冰袋等均为有效的降温措施,除3个月以下小婴儿可单独应用外,其他年龄患儿仅在药物降温后应用才有可能奏效。
③防治脑水肿:反复惊厥发作者或发作呈惊厥持续状态者,常有继发性脑水肿,应加用20%甘露醇减轻脑水肿。婴幼儿期和儿童期:惊厥须与其他发作性疾病相鉴别。
①癔病性抽搐:见于年长儿,女多于男,有情感性诱因,可表现为惊厥,常呈强直性,持续时间较长,不会发生跌倒和跌伤,无舌咬伤和大小便失禁,面色无改变,不发绀,心率、脉搏、呼吸、血压正常,眼球活动正常,瞳孔不扩大,对光反射正常,意识不丧失,无发作后睡眠,脑电图示正常。用精神暗示疗法能终止发作,而周围有人围观时不易停止发作。在情感因素下有再发倾向。应注意观察发作时表现,排除器质性疾病后谨慎诊断。
②晕厥:神经性暂时性脑血流减少可致晕厥,多在疲倦、神经紧张,受恐吓等情况下发生,特别是突然站立时发生。发作时面色苍白、出汗、手脚发冷、心跳缓慢、血压下降、意识短暂丧失,甚至短暂肢体发硬、痉挛,平卧后常会迅速清醒,持续时间较短。
③屏气发作:常因情绪反应引起,多在6~12个月龄起病,大多在3岁后消失。发作前先有啼哭,后有屏气、呼吸暂停、发绀,甚至短暂强直或阵挛,发作1min左右自然终止,呼吸恢复,发绀消失,并再啼哭,随后入睡,发作频度不一,脑电图无异常。有发作先兆者,转移注意力后可中止发作。部分患儿年长后可发生晕厥。
④情感交叉腿综合征:指发作性两腿交叉摩擦,同时面颊潮红、出汗、双眼凝视、会阴部有分泌物,带有性色彩,常使家长极为恐慌。一般发生在睡前或刚醒后,也可白天发生,发作时将小儿注意力转移到有兴趣的方面去,能够中止或减少发作。有时会阴部搔痒或蛲虫病为其发作诱因。脑电图无特异性异常。一般这些症状仅持续一段时间,能自行缓解,年长后大多停止发作。个别病人日后可能出现行为问题。
⑤抽动障碍:主要特点是经常出现不自主重复快速痉挛,常见眨眼、面肌抽动及颈、肩、上下肢局限性抽动。精神紧张刺激是促发因素。有意识地控制可暂停,睡眠时消失。发作时意识始终清楚,抽动发作时不会出现跌倒,脑电图无异常。
温馨提示,惊觉疾病多发生在许多小儿身上,当这种疾病发生的时候,由于患儿的沟通能力有限,家长们若不及时发现很容易就会造成疾病持续发生,甚至对患者会造成更加严重的身心伤害,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入院治疗,避免惊厥病症持续发生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