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儿童孤独症的孩子,由于病情轻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很大差异,典型的表现有以下特点:
1:不愿与人交往
多数孤独症病儿症状在婴幼儿期已出现,婴儿可表现回避他人目光,至12-30个月症状明显,不愿与人交往,对父母的亲近没有愉悦反应,对声音缺乏反应,有时被误认为耳聋。智力较好的孤独症孩子在2岁以前交往能力缺乏常不易引起注意,到儿童期时则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倾向,不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甚至主动回避。
2:喜欢自言自语
多数孤独症患儿语言发育都很迟缓。有些儿童虽然说话不晚,但经常答非所问,或自言自语,或不主动与人交谈,有的喜欢模仿语言,可以跟别人一起读儿歌,自己不会用代词,常把你、我、他用错。
3:喜欢圆的、旋转的东西
孤独症儿童与一般儿童活动内容和兴趣有明显的差异。他们对一般儿童所喜欢的玩具、活动或游戏缺乏兴趣。相反对某些平常、不是玩具的东西产生特别的兴趣。尤其是圆的、可以旋转的物品,如锅盖、瓶子、车轮等。有些几乎达到着迷的程度。
4:智能障碍
孤独症儿童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差不多四分之三的孤独症儿童伴有智能障碍。还有些儿童智力影响较轻,或虽有落后的方面,但在某一方面又表现出较强能力,如对数字、路线、事件等的记忆能力,或对日期的推算、数字的运算等有超常能力。
儿童孤独症与遗传因素、器质性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其中器质性因素包括:脑损伤、母孕期风疹感染,生下后患过脑膜炎、脑炎等;环境因素包括:有人认为早年生活环境中缺乏丰富和适当的刺激,没有教以社会行为,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陈志峰主任提醒家长:对于儿童孤独症,目前特殊教育康复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家庭矫治等是其治疗的主要方式。但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与治疗是康复关键。在这里特别提出的是,在治疗或教育训练中要个体化。因为孤独症是一种终生性疾病,患儿家属应有明确的思想准备,切忌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