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肛肠科 > 肛周脓肿

治疗肛周脓肿的方式是什么?

导读:隐窝底有分枝很多的腺体组织,使炎症不易自行吸收,反而顺腺体沿着肛门直肠周围各部的肌间隙向外扩散,形成各处脓肿。

因各种感染引起的肛周脓肿,其主要症状表现与中毒症状相似或发病部位痛疼,排便时疼痛加重,甚至引起排尿困难,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治疗肛周脓肿的方式有哪些?希望患者们通过一下学习能够对肛周脓肿有一个新的了解。

肛周脓肿引流术简介:隐窝或肛乳头受粪块等损伤后,细菌即由伤口侵入,使隐窝及乳头发炎。隐窝底有分枝很多的腺体组织,使炎症不易自行吸收,反而顺腺体沿着肛门直肠周围各部的肌间隙向外扩散,形成各处脓肿。肛管直肠周围共有5个外科解剖间隙,以肛提肌为界,上有两个骨盆直肠间隙和一个直肠后间隙,下有两个坐骨直肠间隙。在这些间隙中均可形成脓肿,也可在直肠粘膜下或肛周皮肤内或皮下形成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如不及时切开引流,可自行穿破进入直肠、膀胱、阴道或坐骨直肠间隙;坐骨直肠间隙脓肿也可绕过肛管前或后穿入对侧;直肠后间隙脓肿可穿入腹腔或坐骨直肠间隙。

位于表浅的脓肿,容易出现波动。直肠粘膜下脓肿,通过肛门指诊或直肠镜也易发现。但在肛提肌以上的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如未穿入浅层,则不可能发现波动,病侧臀部仅可见皮肤变红、水肿、具有硬结,必须依靠穿刺,抽得脓液,才能确诊。直肠肛门周围脓肿一经形成,不易自行吸收,即使自行破溃,引流也不通畅。故一旦确诊,即应切开引流,切勿等待波动出现后才作切开,使更多组织受到不必要的感染后坏死。

1.不需特殊准备。

2.全麻病人术前6小时禁食。

3.皮肤准备可于麻醉后进行,以减少疼痛。

根据脓肿部位和范围,可选用局麻、鞍麻(或腰麻);小儿或精神过度紧张的病人可用全麻。

(一)肛周皮下肛周脓肿引流

截石位或侧卧位。在肛周脓肿处作放射形切口,长度与脓腔大小相当[图2]。切开皮肤后,用止血钳钝性分离,进入脓腔,排出脓液。然后,用手指伸入脓腔探测大小,并将脓腔中纤维间隔分开(如肛门外括约肌皮下组有碍引流时,可将其切断,但勿损伤其深层)。按需要扩大切口后,将切口边缘皮肤剪去少许,使引流通畅。最后清除腔内坏死组织,脓腔内置凡士林纱布引流。

为了避免日后形成瘘管,切开脓肿后,应寻找发炎的隐窝(即内口),将其与切口之间的组织切开,通畅引流。如内口在肛管直肠环以上者,则不切开,以分期手术为宜,可用丝线穿过内口待2~3周后瘘管形成时再行切开。

(二)直肠粘膜下肛周脓肿引流

脓肿位于直肠上部者,不必麻醉;脓肿靠近齿线者,因痛觉敏感,宜用局麻或鞍麻。插入肛门拉钩,发现脓肿后,在脓肿隆起处用尖刃刀刺破粘膜,排尽脓液。再用止血钳纵行钝性扩大切口(与脓腔大小相等),清除坏死组织,不放引流。

(三)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

在有波动的部位,作一前后直切口或略呈弧形切口。切口尽可能靠近肛门,但又至少离肛门2.5cm,以免损伤肛门括约肌。切开皮肤后,用止血钳钝性分入脓腔,将脓液排出。伸入示指,探查脓腔范围,分开脓腔中纤维间隔,根据脓肿范围,向前后方向扩大切口。坐骨直肠间隙能容纳60~90ml脓液,如术中排出脓液超过90ml时,应考虑已与对侧坐骨直肠间隙或其上方的骨盆直肠间隙相通,确诊后须分别引流。修剪凸出的伤口边缘。止血后放入凡士林纱布条引流。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治疗肛周脓肿的方式具体有哪些,肛周脓肿其实就是肛瘘的前期征兆,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完全可以避免疾病给患者带来的身体伤害,同时预防工作也可缺少,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调节日常的饮食习惯,加强户外锻炼都是保证避免肛门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